正文 正文_149、丁老师挺喜欢看书啊

    正文 正文_149、丁老师挺喜欢看书啊 (第2/3页)

,你有这么强大的元神吗?”

    丁齐答道:“我看过一本书,叫《惊门》。书中有个人叫成天乐,为了祭炼一幅画,走遍了姑苏城,将大街小巷人烟景象尽收眼底,化入元神自成世界。连那么大的一座姑苏城都可以,何况这区区琴高台方外世界?”

    谭涵川:“毕竟是,更何况这个世界可比苏州市区大多了。”

    丁齐:“我当然明白,没把当真,只是受到点启发。其实所谓大小可不能只看面积,苏州市区的情况可比这里复杂多了,假如论建筑和人口,琴高台世界简直没法比。”

    谭涵川:“庄先生推荐你看的吧?”

    丁齐:“那倒不是。想当初叶行给我推荐了一部《地师》,让我侧面了解一番所谓的江湖八大门,后来庄先生又给我推荐了一部《神游》,让我了解所谓的修行。我越看越感兴趣,后来就把同一系列的书都找来了,包括《鬼股》、《人欲》、《灵山》、《天枢》、《惊门》。

    前不久刚把最后一部《太上章》看完,那本书里面就有很多仙家洞天,有的是天然形成的,有的是神通造化开辟,感觉很有点像我们现在发现的方外世界。神话只是神话,但也必有其现实的素材来源,或者说有所影射。

    更有意思的是那里面讲上古修行境界,说法很简单,就是一境、二境、三境、四境……假如这么对照,那么方外秘法的观身境就可以参比一境,以此类推,兴神境可以参比四境,我希望这段时间能突破的心盘境,便相当于的五境了。”

    谭涵川笑道:“你说的书我也看过,但那里面的修炼,和方外秘法不是一回事吧?”

    丁齐:“当然不是一回事,但还是可以得到一点启发。一定要勉强类比,方外秘法可能是另一条脉络吧,就是为了探索未知的世界。你当初不是也说过嘛,这就是直修心性的法门,其他的枝节都顺其自然。”

    谭涵川:“丁老师挺喜欢看书啊。”

    丁齐:“那是当然,我曾经就在图书馆工作,成天和书打交道,原先还是个教书的。这阵子要不是手机没电了,我还想多看几遍呢。”

    谭涵川:“《太上章》中的上古修行境界,到了现代背影的《神游》中,便换了种称呼,分别是内视、炼形、大药、灵丹、还转、金汤、真空、婴儿、阳神。

    这其实是借用古代丹道家的说法,讲的也是道家内丹术,追求长生久视,也可以视做另一条脉络。那么丁老师所创的方外秘法追求与探索未知,又有多少重境界呢?”

    丁齐:“目前只总结到兴神境,至于第五层心盘境,正是这一趟修炼中要印证的。”

    谭涵川:“祝你成功,也一定要成功,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能不能回得去。这样的行游经历,也是难得的修炼机会,如今的人已经很难做到了……我师父就说过这样的话。”

    两人用了四天时间,终于来到了世界的边缘,也就是天国的最西端。算直线距离,他们其实只走出了六十公里。琴高台世界的边缘,看似和小境湖差不多,也是无法形容的,不是空虚也不是黑暗,勉强可形容为一片迷雾——意识的迷雾,感知无法再延伸。

    站在世界的边缘,丁齐道:“这段路还挺好走,至少比最东边那片山地好走多了,看来冼皓当初没吃多少苦头,很快就到达了西大营村社。我带着毕学成他们三个,可是在山里走了差不多一个月。”

    谭涵川:“假如就是你自己呢,还是同样的路,需要多久?”

    丁齐想了想:“差不多十天左右吧,但也不能这么简单地算。那样会非常难熬,就自己一个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头,弄不好会精神崩溃的。”

    谭涵川:“我出现在北边,那里的山势也够险恶的,但是我运气比较好,到的位置离村社不算太远,爬上高处就看见远方在冒烟。要说运气最好,还得是庄先生和小妮子。”

    丁齐:“可惜我并没有到达过最东端,不知道那边是什么情形,就不在这里印证传说了吧。”

    谭涵川点头道:“是的,别一迈过去就跌入悬崖深潭。”

    他们沿着方外世界的边缘又向北走了一段距离,转身向东返回。丁齐又问道:“传说会不会是真的?”

    谭涵川:“走到最东边就可以印证了,这边的地势我们已经知道,不怕一脚踩空。”

    他们在中大营绘制琴高台新地图的时候,翻看了冯国新找出来的天国典籍,上面记录了一个传说。据说走到世界的边缘,比如到达最西端,假如继续向前走,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