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文_292、江湖独行客

    正文 正文_292、江湖独行客 (第3/3页)

先生的意思,古人有姓有名有字有号,而“芦居”这两个字,就写在卢余洞入口处的粉壁上,也是这处天地秘境的雅称。芦居子以时代传承的天地秘境之名为号,从潜意识中能看出他有超越历代祖先的愿望。

    芦居子名叫卢隐,祖上确实有不少人出仕,明代出过一任总兵,清代出过一位布政使,这两位算是最大的官了。他们也不是卢隐一个人的祖先,这个村庄里的人家几乎都姓卢,在明末叫濯志庄,从清代至今则叫卢官村。

    卢家祖上也不是只出过官员,还出过不少小吏,清末民初时还有一位大土匪头子呢,就是卢隐的嫡亲曾祖父。这位大土匪头子麾下一度兵强马壮,在当地欺男霸女无人敢言,还收到过一张委任状,自称卢司令,但是还没等解放呢,在民国后期就被当地的另一股军阀给剿灭了。

    卢隐今年五十岁,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从小读书很好,改革开放后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先是分配到国营工厂,然后又调到政府机关,曾任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的领导,后来又调任某地级市担任副市长。

    那是一次平级调动,也是卢隐迄今为止的人生巅峰了吧,级别没变但是地位变得很重要,据说当时调他过去,就是准备接任即将被提拔的市长,他差一点就当上市长了。

    当时竞争市长的后备领导干部当然不止卢隐一个,卢隐最终并没有通过组织考核,不仅市长没当上,还调到了一家国企担任副总。

    这次虽然级别也没变,还是副厅,但处境是天壤之别啊,在竞争中败北后等于是完全靠边站了,最终只落了个几乎毫无实权的闲差。他到任没多久,企业就被外资收购改制分流,他没有接受安置而是自谋出路,从此离开了官场。

    从差一点就当上了市长到这个下场,卢隐的人生机遇可以说是急转直下,显得很是蹊跷,但结合当时当地的官场情况来看,又是顺理成章,卢隐能脱身都算是走运了。

    当时省内有一场贪腐窝案爆发,卢隐也算是这个派系中的一员。卢隐当时已察觉到苗头不对,主动放弃了竞争并迅速做了各种切割,该打点的打点、该摆平的摆平,为官那么多年的好处基本都吐了回去,最后才得以脱身。

    所以卢隐也算是有本事的,但他再想回官场已不太可能。卢隐刚当上副市场长的时候只有四十出头,是一位大有前途的年轻后备干部,但是近七年来,他都是赋闲在家。

    卢官村的那家竹器加工厂以及附近几个风景区的旅游管理公司,卢隐都有一些股份,但他只拿分红并不参与生产经营管理。

    他毕竟为官多年,职务也不低,虽然人离开了,但不少关系还在,各种门路也精通,有时可以帮助当地摆平一些事情,或者帮忙找人打声招呼。但如今的社会,走门路办事情已不能仅凭交情了,也得用利益来维系。

    卢隐每年拿的分红差不多有三百万,除去用来各方打点的费用,落到自己手里的也就是百八十万。这些收入对于普通人来说应该能过得很不错了,但卢隐却很憋屈,常有一种虎落平阳的感觉。

    而且他离开官场的时间越久,曾经的人脉关系也就越淡、越疏远,不能总是这么混下去,更何况他还是一位修为不凡的隐士高人呢!

    卢隐成家很晚,直到三十五岁才结婚,媳妇比他小了十一岁,是提拔他的某位领导的闺女。那位领导后来进去了,卢隐也离婚了,并没有孩子,回到家乡后始终孑然一身……这就材料简报中介绍的情况。

    这份材料中有些情况不可能介绍得很全面,但施良德看了之后,根据已知的信息还能推断出另一些结论。比如卢隐现在住的那座院落,其实就是卢氏老宅,或者说是老宅后院遗留下的一小部分,恰好占据了卢余洞的门户。

    卢官村的人家虽然几乎都姓卢,但卢余洞却是族中的秘传,如今便传到了卢隐的手中,村中其他人应该都不知情。卢隐也无意与人分享这个秘密,他在村中还算是有些地位与影响的大人物,所以能将那祖宅留在自己手里。

    施良德说卢隐是孤家寡人、江湖独行客,从材料上看的确如此。卢隐当初在官场上若有什么势力,如今也早就烟消云散了。卢官村的村民虽然都算他的远亲,但已没有嫡系近亲。

    假如这次被丁齐在闹市追赶、在小巷中动手的人真是卢隐,虽不知道他具体是干什么去了,但也能猜出必然是对方外联盟以及各方外世界有所图谋。这种抛头露面的黑活,居然也要亲自动手,也能说明他的处境。

    卢隐手中无权、无势、无钱亦无人,还能干得了什么大事?但凡他心里还有点想法,抱住施良德这条大腿是必然的选择,只是架子还得端着点,毕竟不仅是世外高人,还曾经是卢副市长呢。

    现在施良德毫不担心卢隐会不会出山投靠,他更关心另外两件事。其一是卢隐为什么会在境湖市闹市区被丁齐追赶,难道他掌握了丁齐的某些隐秘?其二以卢隐的身手,最后居然受伤而走,那么能伤了他的丁齐究竟又有多厉害呢?

    ps:今天是二合一超长大章节,明天请个假,后天继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