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繁华汴京 第115章 德清县城

    第二卷 繁华汴京 第115章 德清县城 (第1/3页)

    姚平仲遇伏的前一天下午,刘成栋来到德清县城。只是在亲卫的簇拥下查看了一遍县城周围,刘成栋便头痛地回到大帐。营地刚刚建好,好些帐篷还没有搭起来,大帐自然不在此列。

    监军和法曹等人和刘成栋相处地还不错,不会在议事中乱发言,刘成栋先把德清县城的基本情况讲了一下,然后问熊大春,“熊指挥,你觉得德清县城该怎么打?”在监军面前不好称兄道弟,所以刘成栋称呼熊指挥,也是暗中给三伢子和张永年等人提个醒。

    熊大春起身抱拳,“启禀将军。德清县城西面和北面都是山,东南也有山,能够进攻的只有东面和南面两个缺口。末将以为应该兵分两路,三哨炮和床子弩都要有,一路实攻一路佯攻,不断转换。如此寻求敌军破绽,无论哪路,敌军一旦松懈,立即总攻。”

    刘成栋赞同地点点头。监军虽是文官,却已在军中多年,战阵见得不少,知道熊大春的方案是稳妥之言,也含笑点头表示欣赏。帐中牌子头以上的将官一阵议论,刘成栋等了半柱香,待帐中安静后,看向刘元。

    刘元起身抱拳,身上的甲叶一阵哗啦作响,“启禀将军。德清县城周围虽然多山,但也有水,其护城河深且宽,更棘手的是奔流不止……城墙以及其上的马面、墙垛完好无损,末将以为不可强攻,更不可急攻,先以缓攻麻痹敌军为佳。”

    方腊军进攻德清县城时,吓破胆的县令直接弃城而逃,乡兵弓手也一哄而散,导致易守难攻的德清县城完好无损地落入方腊军手中。帐中的将官义愤者有之,痛骂者有之,一片嘈杂。

    德清县城不拔又不行,大军继续往南的话它就是一根刺,不管的话大军后路会受到严重威胁。在水网密布的江南地区,德清县城的威胁尤其致命,贼军可以在偷袭之后四散而去,借着水网和丘陵的便利和官军周旋。刘成栋又考校了三伢子和两位老资格的南阳厢军营指挥,为提振士气,宣布晚上加餐,同时决定第二天一早发起试探。

    第二天的太阳很好,东边的日光照得东城墙上的方腊守军睁不开眼睛,算是露出一个小破绽。刘成栋派熊大春带着一千人到南边,自己带着大部分主力到东城门下列阵,之后进行攻城第一步,填护城河。

    被刘成栋俘获的方腊军士兵承担了填河这种危险活计,以李响原时空的观念来看很不人道,在大周却实属寻常。刘成栋算是很厚道了,打造很多木盾让他们带着。在城头守军喷火的眼神中,俘虏们相互配合着,战战兢兢地靠近护城河。

    方腊军的弓箭抛射还是那么烂,既没有好的弓,又缺少好箭,还没有充足的训练,准头力道差的一批。不过乱箭如雨造成的压制效果不错,看上去很吓人,对付无甲和轻甲目标有不错的杀伤力。扛着柳筐的俘兵在木盾的保护下靠近护城河,中途有几人想逃跑,无一例外被砍头示众。剩下的俘虏兵咬牙上前,拿盾的和搬运泥土的配合很差,不断有人尖叫着倒下。

    在填河的环境下受伤倒地,基本意味着死亡,城头的弓箭手不会放弃这么好的靶子。大周的战场医疗和历朝差不多,很差。弓箭造成的杀伤主要归功于感染,至少在大周的条件下很致命,很多医药不缺的猛将死于破伤风便是明证。刘成栋军从明月庄那里拿到不少药材,但依旧不够所有士兵用,更别说给这些俘虏兵使用了。

    第一轮填河结束。俘虏兵被射死三十多人,另有五十多人受轻伤。私下里咕囔着要一鼓而下的三伢子和张永年终于低调了,这样的死法太憋屈,还是不要让自己人来了。

    第二轮填河。俘虏兵有了经验,开始有一些配合,多数俘虏已经明白,只有得力的配合才是保全性命的最好办法。填河很快结束,扛大盾的俘虏掩护着背筐的俘虏飞速跑回来,这轮填河基本没有逃跑的状况,只有十几人被射死,另有十几人受伤。督战的三伢子暗呼可惜,旁边的张永年瞪大了眼睛,从三伢子身边经过的俘虏兵一个趔趄,像炸毛的兔子一样跑远……

    第三轮填河。刘成栋和监军已经在商讨填河后如何攻城,发现城墙上的弓箭手居然停止了射击。刘成栋诧异了,难道对方要投降?监军整理一下衣冠,如果对方真要投降,他就要以气度和教诲让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