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战地行商 下

    第254章 战地行商 下 (第2/3页)

的作坊矿窑里卖命的饥民,苦是很苦,但相比其他地方勉强领粥度日的饥民而言,已是足够幸运。”

    “太湖以西大部分的作坊矿窑,平日里都注重撒石灰,也不让劳作的饥民吃生水。饥民在这样的地方劳作,有衣鞋穿,可以吃个半饱,不容易染上疫情。最近一些时日,好些饥民争着到作坊劳作呢。”

    刘成栋又想起了他自己当年家破人亡,被迫带人进山落草时的窘境,摆摆手说道:“心里有数就好。咱们手里现在不缺钱,可千万不能干被人戳脊梁骨的事。”

    “在江南挣的,属于我名下的那部分,还请廖先生帮我买成米粮,总能让几百饥民多吃一口。”

    廖士开点头应下。

    李响觉得自己这个老丈人,许是年老力疲的缘故,心肠越来越软了。也有可能是年轻时砍人太多,到老了开始相信因果轮回那一套。

    不管怎样,刘成栋都是李响的岳父、岳丈、老泰山。

    李响为了让刘成栋心安,决定也捐出一些钱粮,“既然岳父大人如此说了,那小婿也捐出一千贯,折算成布匹、粮食和药品,接济北面被严加看管的原德清县城的百姓。”

    “那些百姓助岳丈大人守城,理应得此善报。”

    李响这一捐非常巧妙,让刘成栋心里的愧疚感消散好多。

    刘成栋看向李响的目光越发柔和,越发满意。

    李响之后,熊大春、张清平、杨营东、张老头、成吏员、王晓晨,这些名下有作坊并且在江南赚到钱的人,或多或少都捐了些,从几十贯到几百贯不等。

    趁着在场的各位高兴,成吏员锦上添花,提到了一件事,“大家知不知道,最先靠自己在江南赚到钱的,是哪一家?”

    张老头终于盼来了自己的宝贵徒弟王晓晨,此时心情非常好,于是第一个猜道:“如今的江南,最紧俏的,咱们明月庄还能出产的,自然是药品。”

    “是不是,曽雯雯那个女娃?”

    见成吏员摇头,张老头哼了一声,低头喝茶。

    王晓晨见自己的师父又开始耍小孩子脾气,只好安慰几句。

    接着张老头,张清平猜道:“除了药品,便数得着铁器,尤其是农具紧俏了,毕竟江南的铁优先供给军用。”

    “是雷家,对不对?”

    成吏员又摇头。

    坐在上首的刘成栋心里高兴,也来了兴致,“粮食还有盐酱醋茶,是韩招讨使也不敢碰的。除此之外,麻布在江南也是紧俏货。”

    “是织麻的那两家,对不对?”

    成吏员还是摇头,但是补充道:“老寨主说的那两家,未到江南便把船上的麻布盘给了大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