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番商

    第277章 番商 (第1/3页)

    汉晋之后,胡族乱华,炎黄子孙沦为两脚羊。

    混合了胡族血脉的关陇贵族,依靠武力和豪情一统北方。

    大隋一统寰宇还没过多少年,天下再次战乱,大唐取而代之。

    大唐前期国力昌隆,依靠府兵制、精锐铁骑和强弓利刃带来的优势,打通并拓展了丝绸之路。

    彼时的出海贸易规模有限,官府和民间的船队只能依靠数得着的几条航线,拿丝绸、绢布、茶叶、唐三彩、书籍等硬通货,从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国、南洋诸国换取金银、人参、毛皮、珠宝、硫磺。

    从大唐中后期开始,海洋贸易的主导权由官府转向民间。

    一场毁灭性的反叛之后,大唐的军队快速从西域和漠北后撤。路上丝绸之路贸易量骤降,从南洋通往弯月世界的贸易量暴增,海洋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大唐官府在广州首开市舶司。

    唐末乱世,炎黄大地纷乱几十年。各地节度使只认钱粮和刀枪,鼓励商人赚钱,海商群体出现。

    藩镇孕育出大周。大周终结了藩镇林立的局面,延续了重商重钱粮的传统。

    大周偃武修文,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盛世。立国近两百年,大周在“奇技淫巧”上的成就远超过往千年的所有积累,《天工开物》、《营造法式》和《武经总要》标示着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

    依照船样打造的远洋船舶保证了标准性,动辄上百吨的载重量满足了海商群体的需求。指南针、多面帆、水密隔舱的全面使用,更是将大周海船推到一个新高度,远航万里的行船风险大大降低。

    大周失去了路上丝绸之路的掌控权,非常重视和弯月世界的海上通商,陆续在广州、泉州、明州和登州开设市舶司,主要负责三样事务:

    抽解,也就是抽税。市舶司将货物分为粗货和细货,分门别类进行抽税,一般不超过十分之二。

    博买,也就是官府收购。对于大宗货物,大周官府拥有优先购买权和优惠议价权,私商要排在后面。

    舶货,即押送物资到汴京等地。市舶司养着很多专业人才,在组织船队、运送大批货物上有很大的先天优势。

    不只是大周的海商会远渡重洋,弯月世界的番商也会来大周。时至今日,番商在大周的对外贸易中明显占据优势地位,几乎垄断了南洋以西的航道。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没有弯月番商的允许,大周的海船不能绕过天竺继续西行。

    只有大周的货物是硬通货,只有大周的铜钱能够通行辽国、高丽、东瀛、南洋诸国。大周的海船综合性能最好,大周的武器最先进……

    不缺乏冒险精神的大周海商,之所以憋屈地失去海洋贸易的主导地位,有内外两方面原因。

    在内部,炎黄大地经常战乱、不利于积累家业只是次要原因。

    关键是儒教文人向来警惕思想开放的民间商人,有心限制民间商人进行暴利的大宗贸易。

    与此相反的是,儒教文人很信任看重外族商人,甚至扶持番商,打压本地商人。这一点让很多番商难以理解,以为大周人太贱。

    在外部,弯月世界的商人向来抱团,在造船、航海和经商上也有很高造诣。

    弯月商人沿海东进,在几百年的时间内建立了一系列港口和定居点。在控制了远洋航道,垄断了南洋香料贸易之后,弯月商人经由占城、南越国会安港、广州,继续向泉州、明州等地迁移。

    虽然不理解,但既然大周优待他们,允许他们保持严格的教规,还让他们集中居住并且自我管理以保持独立性,弯月番商自然笑纳了。

    “番客回回”就此出现。

    继前朝年间十万弯月商人定居广州之后,大周的泉州、广州等地再现盛况,聚集了大量高鼻深目络腮胡的异域来客。

    蒲寿是泉州最出名、最富有、最有势力的番客回回,他的家族花费了好几代人的时间,从弯月世界一路向东迁徙。

    百余年前,蒲寿的家族定居占城;七十年前,蒲寿的家族定居广州;四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