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不堪一击

    第294章 不堪一击 (第1/3页)

    五月二十七日,杭州城下战场。

    大周军做势要再次发起大规模进攻,方腊守军严阵以待。

    姿势摆得很到位。

    韩世忠却虚晃一枪,转攻为守,付出的代价仅仅是上百架可以随时补充的简易军械,以及用竹木稻草做成的“假军械”。

    此前的三天时间内,王禀已经借由转运伤兵作为掩护,成功将两万大军后撤到沿途的重要营垒,防备方腊军反扑。

    永乐朝的高级文武大怒,终于明白大周军为何一刻不停地使用箭矢、大箭和火器了,原来是打的先消耗再补充的主意。

    永乐朝转守为攻,方腊的两个儿子、御林都教师贺从龙……一共六路人马出了杭州城,猛攻杭州城西北角的大周军营垒。

    停留在良渚附近的方天定部,在接到方腊本人的命令后立即行动,向东压迫姚平仲部。双方上万精锐杀得难解难分,伤亡都很惨重。

    从杭州城到塘栖古镇,之前困守在残余坚城高垒中的方腊军开始偷袭、骚扰,甚至大规模进攻,想要割断大周军的补给线。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战成一团。

    这便是大周军收缩防御后,核心战场上的新态势。

    大周军的物资损失确实不小,补给钱粮、药品、盐酱等物资的速度受到很大影响。

    箭矢、刀枪、火器……这些东西对方腊军而言更是香饽饽。大周军需要周全的安排、大批士兵的护送,才能保证刀枪箭矢等物资顺利抵达杭州城下。

    但王禀用兵颇狠,丝毫不顾惜士兵和民夫、青壮的性命。以每天付出上千条性命为代价,大周军的辎重运输保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永乐朝抓紧空档,不仅将上万伤兵送到西南方的睦州,乃至更远的淳安等地,还将杭州西面集结起来的五千多方腊军迎入城,补充了兵力。

    大周军转攻为守之后,与杭州城东南角直线距离不超过四十里的钱塘江南岸,虞允文的大营再次遭到接近三万名方腊军的进攻。

    虞允文这根钉子,比刘成栋在德清县城时,更让永乐朝难受……

    刘成栋将上万名伤兵送上船,自己也登船西行。

    五月下旬,王六王七兵分两路,席卷南阳城-新野县城-襄阳城以东,半个京西南路开始糜烂。

    除少数常年驻军的重镇外,其它城镇乡寨的百姓、士绅、商人纷纷跑路。

    百姓只要能够跑到南阳-新野-襄阳以西,比如到邓州城附近,便暂时能够保全自家。

    有些家底的士绅和商人觉得邓州城也不保险,直接马车转渡船,向西跑到了丹江口。

    多数人连丹江口也不敢待,直接沿汉江而上,到达声名鹊起、一片热闹的明月集。于是从圣熙三年五月底开始,明月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沿途官府提供粮食和住处,还拿出一部分医药。

    李响倒贴了足够七百人使用的成品药,再加上他通过和邝医官等人达成的协议,从各路商人“支援”虞大人的药材中分得一部分,基本保证了伤兵有药可医。

    五月底,刘成栋乘坐官船到达荆州城,载上李响随行。

    李响节制的上千人马已经在两天前出发,直奔襄阳。

    盛夏时节,风向有利,风力充足。船队若是昼夜不停地行驶,可以日行五百里。

    外面是风浪声、号子声,以及跑船人大骂帆手舵夫的声音。船身微微摇晃,但不会让人难以忍受。

    “遇到青石先生了?”

    刘成栋用过晚餐,把李响叫到卧舱说话。他左手端着茶杯,用右手的指甲盖儿敲着座椅扶手,眉毛一挑地问道。

    李响知道自己的便宜岳丈十分看重大儒,点头回答道:

    “……恩师考校了一番学问,提点了不足之处,给出一张新清单,上面是下一步要读的书。哦对了,恩师给小婿取了表字!”

    “哦?说来听听。”

    “毅夫,表字毅夫。”

    “果敢坚忍,勇毅之夫。李响,李毅夫,不愧是大儒,好听!”

    李响小汗了一把:恩师说的典故不是这个啊!

    但岳丈大人信口胡诌,为何听得没毛病呢?

    之后是一阵闲谈。

    李响谈到了恩师带着他去见大理国使团,说到了颜色绚丽、风格迥异于大周的大理国服饰和装扮,提到了矮小健壮的大理国武夫和刀客。关于大理国公主的内容,李响一带而过。

    见到段麟恬的时候,李响都震惊了。

    莫名其妙骂了自己一通的小娘子身份不一般,居然是大理国公主!

    段麟恬当时更尴尬,都不敢和李响对视。只是微低着头,做乖乖的鹌鹑状,生怕李响提到“缃绮楼”里的事情。

    所幸李响还没那么无聊。

    “青石先生居然和大理国丞相是挚友,还是亲家,难怪要把你带过去了。”

    “青石先生应当是看重你经商赚钱的本事,让你帮大理国的商人一把。听你的意思,也有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