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残忍与割舍

    第四十一章 残忍与割舍 (第1/3页)

    1983年的春天注定不是一个平静的春天。

    北京柳絮飞扬,后海的荷花开得争奇斗艳,春天的北京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谐与平安。

    由于觎望西的失联导致中央调查部系统关闭,而新的备用系统没有被找到,接下来是一些同志莫明的牺牲了,接下来是中国科学家杨子庚先生被美国CIA以间谍罪逮捕,接下来是负责欧洲局工作的觎望西的女儿觎秋莎失联,接下来是担任重要职务的白秋露失联,她是觎望西的妻子,这一系列事情导致的后果是,迫使中央调查部系统关闭,迫使欧洲局的工作完全停顿,迫使中国量子科学的研究不得不停顿下来,这一系列事件都还没有头绪,严重的事情再次发生。

    中国环球航空公司的飞机波音C160航班突然消失在太平洋上空,机上323名中外旅客也随着飞机的消失而凭空消失,新闻没有透露中国科学家顾墨先生也就是323名乘客之一,飞机从中国首都北京起飞,飞机的终点是英国伦敦,顾墨先生是去伦敦参加一个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会议。

    波音C160航班的失联,撕裂了1983年这个春天的平静,使中国成为全世界观注的焦点,使太平洋成为全世界观注的焦点。全世界的报纸、广播、电视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报道这件事情,仿佛是太久的时间没有新闻了,一直等待着这个新闻似的,而那些与机上323名乘客有关的国家和家庭却在瞬间跌入悲伤。各国军舰云集广阔的太平洋执行打捞任务,期待在无际的大海上找到一点点的希望。对于飞机的失联,人们作出各种猜测,甚至连外星人劫持这样的幻想都提出来了。但波音C160航班到底去了那里?没有人知道。就如一粒沙落入了沙漠中,就如一滴水跌入了汪洋中,也如一片雪掉进了雪国,不可思议,世界上先进的雷达居然没有留下任何消失的踪迹,仿佛这件事情原本没有发生。这如雪上加霜,把本来就被动的中央调查组组长唐卫东逼到了绝望。他一直活在恐慌和焦虑之中,恐惧让他的预感变成了现实。

    唐卫东和赵寒冰在办公楼下遇见,赵寒冰说:都说不要去预想,这不?想什么不好,什么便来了。

    唐卫东说:不想,它也会来,这更加证明了我的判断,我们一直被设计在一个局中。走吧,先开会。

    北京郊外,一座神秘的俄罗斯风格建筑,戒备森严,一辆接一辆的黑色红旗轿车停在门口,高级别的会议在这里召开,走进会议室的人都铁着个脸,神情肃穆。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国家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调查小组组长唐卫东,中央调查部部长赵寒冰,总参二局局长季森,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主任、将军姬光荣。列席会议的有前中央调查部部长赵易水。

    唐卫东主持会议。

    唐卫东说:同志们,近来发生了不少事情,今天这个会啊,实际上是一个协调会,凡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重要部门的领导今天都到场了,希望通过今天这个会议达到各部门协调作战、通力配合的目的。今年这个春天呀,是一个多事的春天,上面作了很多批示,组织上对我们的工作极不满意,所以,通过今天这个会议,我们要达到各部门资源共享、情报共享、协同作战的统一思想,不能各自为政,不能各自为战。接下来看那一位同志先讲。

    会场的空气像冰一样冷至极点,仿佛一根针掉到地上都会是一声惊雷,亦如战场上的僵持,越是安静越是恐怖。

    赵寒冰说:自从觎望西失联之后,事情是一件接着一件,作为部里的领导我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唐卫东打断赵寒冰的话说:现在不是谈责任的时候,今天要谈的是面对当前出现的一系列事件,我们如何应对?我们要谈的是策略、方法和措施。赵部长你接着说。

    赵寒冰说:我不是检讨,现在不是检讨的时候,我是想说:部里出现这一系列事情,决不是偶然,一定是一个长期问题积累的结果。换句话说:这决不是觎望西失联的问题,也不是觎秋莎失联的问题,更不是白秋露失联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些事件的发生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而是相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