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开局】(3)一字之差

    【第09章:开局】(3)一字之差 (第1/3页)

    关于演出季,唐青悠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她发现,从一个剧院出发,演出季可以小打小闹,但若融入甚至引领整个城市的艺术节庆,演出季便大有可为。唐青悠首先想到的便是德国的拜罗伊特艺术节,其次便是国内的乌镇戏剧节。

    拜罗伊特是瓦格纳的故乡,所谓的拜罗伊特艺术节最早是小城的瓦格纳节日剧院一年一度推出的瓦格纳歌剧演出,年复一年地品质坚持之下,慢慢地衍变成了世界各地古典乐迷观看瓦格纳歌剧的首选,成为了表演艺术行业的顶级盛宴,其一年一度的演出门票也都是一票难求,几百个座位采取的是实名制预售方式,当下的情况是十年后的门票都已售出了。想到拜罗伊特艺术节,唐青悠便想起了自己四年前亲赴欧洲,费尽千辛万苦订到的一对门票。那对门票应该还搁在涂屹然的保险柜里,她闹分手搬出来的时候根本没想起来这个事情,如今已经不能确定自己还会不会去听那场歌剧,想想还真有点心疼。

    乌镇戏剧节是黄磊赖声川孟京辉等一众名人联合陈向宏发起的一场古镇狂欢,第一届甫一开幕便震动了大中华艺术圈,马上要迎来第二届了,圈内人士纷纷看好,连任泰初和谢正都不约而同地跟唐青悠介绍过几次。唐青悠翻了翻相关的资料,深觉可为的地方却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这个项目跟旅游的结合。她认为乌镇戏剧节跟香港艺术节有异曲同工之妙,主办方未来的收益来源一定会是演出之外的旅游服务业,而不是高投入低产出的演出行业本身。目前这个阶段,她还没有研究出来表演艺术独特的商业转化空间,对演出行业可否形成产业,仍心怀疑虑、毫无头绪。

    唐青悠随后把世界三大戏剧节以及各大音乐节、艺术节都研究了一个遍,心里慢慢升起一个念想,就是将东方艺术季横向做大联合本地所有的演出机构、艺术场馆,将品牌扩大化,打造这个城市的艺术节,成就一方百姓的集体庆典。她甚至已经可以预见,这个艺术节一旦定位为城市规格,将直接推高整座城市乃至周边地区的GDP。

    然而,她也就只能想想罢了。且不论每个城市的发展自有其套路,每届父母官亦有其专注的领域和独到的见解,要集中整个城市的艺术资源做一个项目是多么艰难的事情,就只说南山大剧院自己的外来户身份便已是难言的麻烦。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本土的庙祝会修行,挂个单可以,想当住持光有道行还不行,得是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群众们愿意给上香才算得了缘法。

    这个阶段的唐青悠,连说动自家领导把东方艺术季改为东方艺术节的能力都没有。这一字之差早在定案时便说明了任泰初的态度:没必要花太多工夫在行业淡季里磋磨。她在心里跃跃欲试了千百遍之后,选择了默不作声、埋头苦干,做一个听话、勤奋、努力、执行力爆表的好员工。

    宣传工作按项目一个一个来,算是水到渠成,很容易就成事了,但品牌推广就没那么简单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