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声名鹊起

    第10章 声名鹊起 (第2/3页)

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诗音姑娘念完之后,赞不绝口,拽住正欲起身离开的文大公子死活不让他走:“公子大才,只留一首怎么够呢?”

    “此诗乃在下好友护圣军旗头李越所作,他现在被囚禁在大理寺,我手中并没有多余的诗稿。”文信的语气听上去几乎实在哀求诗音姑娘不要再纠缠他了。

    “你胡说!”诗音姑娘岂能就此放过他,死死抓住他的衣袖不依不饶道:“你刚才进门手里分明拿着一沓文稿,后来藏在袖子里了!”

    文信无奈之下,只得从衣袖中抽出一张文稿。

    迫不及待的诗音姑娘直接抢了过来,打开一看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要瘫了: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趁着诗音姑娘陶醉在李越这首《天净沙·秋思》勾绘的凄凉秋景图中,文信这才得以顺利脱身。反应过来的诗音姑娘跺着粉足大呼上当!

    文信忙活了一晚上,才把李越的文稿送到了临安的各大青楼,回到郡王府竟是大汗淋漓,文大公子感觉比在战场上厮杀一番还累,都没沐浴解衣,直接倒头就睡。

    第二天临安城内各大青楼皆唱李词,一时间李越声名鹊起,轰动全城。

    坊间对李越更是议论纷纷:国子监和太学的那些学子寒窗苦读多年,也没见有一首能传世的佳作,而李越二十多篇惊天动地的锦绣文章信手拈来,真是文曲星下凡啊!还把幽国使团连娘都认不得,绝对称得上是文武全才。

    大梁重文轻武,老百姓更知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道理。可李越护圣军低级军官的身份丝毫不损他头上那熠熠生辉的光环。

    且看他这首

    “山外青山楼外楼,暖风熏得游人醉。

    杭州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当封州。”

    分明是对朝廷与幽人议和偏安东南的做法不满。

    李越要么是不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