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线膛和子弹

    第33章 线膛和子弹 (第1/3页)

    大梁缺乏战马,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过程中极为被动。所以朝廷对兵器尤其是远程打击武器的研制极为重视,投入了大梁的人力和物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冷兵器中的弩箭无论稳定性还是射程都达到了巅峰。热兵器也初具雏形,除了李越设计出来的手雷,火炮已经可以投入实战了。加上李越已经提出铸炮时加入重石以解决容易炸膛的问题,相信将来火炮一定可以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不过火炮在这个时代也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机动性不足。用来守城倒是不错,若是追击逃敌则多有不便。所以李越才想起来便于单兵携带的火枪。

    但是火枪的这个东西在大梁显然是个新鲜事物,所以冯朝宗和江宏风都是趴在图纸上看了老半天。

    还是老江头首先看出了门道,他从桌子上拿起那张火枪的图纸说:“此物似乎和军器监之前研发的吐火枪有些类似。”

    “吐火枪?”李越不禁问道。

    “当然,远不及大人设计的火枪如此精密。”江宏风想了想答道:“就是将火药和铅珠,铁片之类放入竹制管桶之中,在后端开口插入引信,然后点燃即可喷出所填之物。发射之时管口伴有火焰,所以就叫做吐火枪。不过此物射程不过十来步,且杀伤力有限,所以军器监也就没再制造过。”

    大梁的武器制造还真是先进啊!李越心中不由得赞道,这老江头所说的吐火枪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的管形火枪了。只是由于时代和技术的局限,还没人能看到这项技术的远大前景。

    “大人,为何这枪管内要设计出这种螺旋状的线槽?这会增加制作的难度和成本。”老江头有看了下手中的图纸,继续问道。

    “膛线的作用是让子弹可以旋转,提高子弹的射程、稳定性、穿透力。”李越耐心的解释道:“开膛线其实不算难,需要的是耐心和细致。”

    接着李越又给冯朝宗和江宏风介绍了一种简单的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