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战喜峰口(二会师)

    第三章血战喜峰口(二会师) (第2/3页)

    而何正降团要想达到这一战略目的,沒有火炮和坦克部队的支援是不可能做到的,要知道,33年的长城抗战,国军可是三十五万人齐上阵,结果还是被日军五万人给打败了,

    喜峰口隘口的指挥部里,何正降通过望远镜将山下的战斗看在眼里,感叹道:“可惜时间不够,要不然布上一些地雷,这仗要好打得多。”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旁边的团参谋长郭长江听了接道:“凭借‘卫青式’的强大火力,消灭这股不擅枪战的骑兵应该不是问題,小鬼子的大部队还在后面,等会打扫战场以后,我们不妨多布些地雷。”

    “好主意。”看了看喜峰口前边的几座山峰,特别留意了一下曾被小鬼子辟做炮兵阵地的那座山地,何正降说:“我们只有一个团的兵力,要想全面防守各个路段不太现实,看來得好好在这‘诡雷’上坐坐文章。”

    欧阳云受后世电影《地雷战》的影响,很重视地雷的开发和应用,在军校中也设置有专门的课程,不过,许是因为际遇不同,作战的主导思想不同,却并沒有引起学兵军军官们特别是底层军官们的注意,现在,因为兵力少的问題,何正降和郭长江偶然想起了地雷的作用,并且在之后的战斗中应征了地雷那强大而诡异的威力,从而使绝大多数一线军官对地雷战都开始重视起來,对于学兵军來说,算是这一次喜峰口作战的意外收获了,

    “卫青式”突击步枪的威力,经过两次文安之战和天津大捷之后,已经完全凸显出來,现在,不仅是59军和粤桂两军开始大肆购买和装备,如傅作义和韩复渠部,也开始想要购入这种可以连射的枪支,当然了,因为他们和欧阳云的关系并不算亲密,故在学兵军自己都还沒有完成全部换装的情况下,只能耐心的等待了,

    山下的战斗进行了有二十分钟左右,最终在学兵军不吝子弹的情况下,一个中队的鬼子骑兵一个也沒能跑脱,全部被击毙,

    之后,在简单的打扫了战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