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宣战

    第二百三十三章宣战 (第1/3页)

    1946年3月25日,在后世,这是一个象征性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中美正式开战,也就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

    第三次世界大战,这在后世是引发颇多争议的一个词语,而不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延续还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亦或是第二次太平洋战争,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正是从这一天开始,中国成为取代德国和日本,成了这个世界上拉仇恨最高的国家。

    这个时候,在国际上还不存在北京时间这个说法,西方用來形容中国时间的,以前是广州时间,现在则是重庆时间,重庆时间下午三点半钟,驻重庆的诸多外国记者都收到了來自中国外交部的一个通知,被告知中国外交部将会在四点钟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新闻发言人梅岚书将会就中国总统和总理同时遇刺一事进行特别说明。

    高恩作为美国《纽约时报》常驻重庆的记者,在中国已经呆了一年半,而从以前主要跑中日战争新闻,现在,他已经应总部的要求,成功的将关注方向转向中国政治以及民生,《纽约时报》或者说美国观众对中国新闻关注点的转变,可以被视为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借鉴点,从最开始的亲密盟友到现在的非敌非友,从中不难看出美国政府的公关部门十分擅长引导舆论,指鹿为马的功夫堪称一流。

    因为并不知道欧阳云和老蒋同时被刺是自己的同胞普瑞斯一手策划的,所以高恩很重视这个新闻,认为这正好可以用來向国内民众说明中国政府高层的勾心斗角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

    “研究中国的历史,会发现中国人在内耗上有着光荣传统,不夸张的说,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内斗史……这不得不说是生为中国人的一种悲哀……”就在前往外交部新闻发布厅的路上,高恩甚至为明天的通讯想出了上面的语句,并觉得这样的词句一定可以引起国内民众的阅读热情。

    也许正因为高恩心中存在着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