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建厂

    第331章 建厂 (第1/3页)

    韩屯村一共有46台缝纫机,15个人一个组,分了3个组,多余的那台缝纫机是大舅妈的,由她负责特殊情况。

    工资按计件发放,悠悠在智脑上,把各工序的价格都算了出来,用毛笔抄在大红纸上,张贴在厂子里的墙壁上。

    加工费是按照现在服装加工的费用算的,上衣0.50元,裤子0.20元,村里一半,个人一半。

    大舅妈作为厂长,工资和厂里的利益挂钩,她抽取盈利的5%做为工资。

    初七的下午,大家伙就开始干活了,将各个工序分配好,衔接好,能顺利生产了,就到了下午六点多。

    悠悠在商城里订制了好多的大塑料筐,做为盛放衣服的工具,比条编的筐轻便卫生还结实。两边还有拉环,方便搬运。

    韩屯服装加工厂的开业,和肉联厂大不相同,低调极了。援朝舅舅带着几个公社干部,向阳大队各村的支书,前来参加。

    初八上午十点,放了一挂鞭炮,舅姥爷把牌匾上的红罩布扯下来,就算开业了。

    大家在三个车间里,转了又转,都不舍得走。他们没见过这么做衣服的,看什么都觉得稀罕。

    大伙转到了中午十二点,没办法舅姥爷只好管饭,就在悠悠家里,摆了两桌。没入村里的账,是悠悠家自己管的。

    韩道伟和韩玉臣不好意思,每人回家拿了两瓶酒。姥姥说他们:“你们俩啊,也不看看俺家是干什么的,还能缺了酒。”

    厂子步入正轨,胜男舅妈就回去上班了。三天以后,大家就熟练了,各人的本事也显出来了。同样的工序,快的比慢的多干一半。

    不过都是一个村的,又是计件工资,大伙自己就协调好了,干活快的一组,慢的一组,三个组正好把所有的情况都能照顾到。

    流水线速度就是快,当天就出了成品。大舅妈把成品收集起来,让村里的老人锁扣眼,钉扣子。和县服装厂的价格一样,一个扣子一分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