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耳目一新

    正文 第42章 耳目一新 (第2/3页)

“总体而言,昌达公司的情况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看来关总一直重视公司的管理。”叶佳怡在关云天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这是溢美之词,我想听的不是这个,你的见解呢?”

    “如果昌达公司只想做一家本地区的大型民营企业,保持现状就很好。要是关总有更高目标,公司需要改善的地方也不少。”

    “邀请你加入我们的团队,公司的目标当然不会满足于现状。我们知道公司存在不少问题,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关云天起身沏了一杯茶,放到叶佳怡面前。

    “先别提生产和后勤部门,仅就我分管的公司办公室、财务科和劳资人事科,我认为有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愿闻其详。”关云天做了个请的手势。

    “比如说公司办公室,现在的职能仅限于收收发发,上传下达,最多有时帮助起草个通知决定之类的文案,我认为在公司没有公关部门的情况下,办公室应肩负一些公关职能,在没有行政机构的情况下,办公室还应该肩负一些行政机构的职能。”

    关云天点头称是,觉得言之有理。

    “不知道迄今为止昌达公司的融资活动是怎么展开的?在正规企业,财务部门不仅是成本核算机构,更是企业融资的承办主体。我知道在国内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老板成了企业融资的主要力量,这是不正常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应该把精力用在谋划企业的规划发展上,而不是为了融资,整天跟在金融机构后面转悠。”

    叶佳怡讲到的这个问题,关云天深有体会,昌达公司的每一笔贷款,都是经过他的努力得到的,为此,他把绝大部分精力用在企业融资上,说实话,真正花在企业管理和考虑长远发展的精力并不多。

    “哦,你是说让财务部门成为融资主体,这也可以?”关云天对此感到新奇。

    “财务部门应该成为融资主体,这是职能部门的职责,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老板可以对企业融资不闻不问,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介入融资活动。”在这方面,叶佳怡对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还不完全了解,实际上民营企业的融资,几乎全靠老板在银行的人脉。

    关云天觉得,让财务科的人去金融机构融资,这不太现实,“可是,财务科一般不跟金融机构打交道,国内的融资讲究人脉关系,他们平时不怎么交往,需要融资时,我怕财务科的人完不成这个任务。”

    “关总的意思我明白,不就是银行贷款讲关系吗?银行贷款只是融资的方式之一,属于狭义融资,广义融资除了银行贷款,还包括证券市场和民间借贷,还有债券发行,都属于融资范围,如果需要类似融资,就必须让财务部门参与,甚至由财务部门主办。至于银行贷款的人脉关系,只要让财务部门参与进来,这样的关系他们也会逐渐建立起来。”

    叶佳怡哪里知道,这样的人脉关系完全是通过利益交换得来的,不经过推心置腹的交往,要跟金融机构建立起牢固的关系,那只是一厢情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