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拐弯抹角

    正文 第45章 拐弯抹角 (第3/3页)

行的信贷支持,光得到刘行长的首肯还不够,如果几位副行长极力反对,就会给这件事增加不少难度,不过以关云天的情商,要想跟这几位副行长把关系搞得很融洽,也并非什么难事。

    刘行长说话算数,大约半个月后,他指示农行信贷科为昌达公司做授信。“行长,没有授信额度,怎么给他们授信呢?”信贷科长问。

    “哦,对,你们先等等。”

    刘行长给关云天打电话,“云天,你们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和立项报告都准备好了吗?立项进展到哪一步了?”随着朋友关系的进一步加深,刘行长对关云天的称呼都变了。

    “两份报告早就有了,立项嘛,现在还在进行中。刘行长,现在就需要立项报告吗?”

    “暂时还不需要,不过现在准备给昌达公司授信,我得知道项目的投资额度呀!”

    “这样吧,我查一下,一会儿给你打过去。”

    放下电话,关云天让办公室人员查阅了轮胎扩产和自备电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把两部分投资额度相加,报给了刘行长。

    轮胎扩产项目在县里的有关部门立项还算顺利,但自备发电厂的立项,却在审批立项环节卡壳了。关云天让林楠托人打听,原因是立项部门此前从未审批过这样的项目,企业建设自备发电厂,在国营大企业比较常见,对于民营企业,起码在当地还未见到。

    立项问题不解决,就没法向农行申请贷款,现在的情况是农行那边刘行长的工作已经做到了前面,知道投资额度后,老刘指示信贷科很快就给昌达公司做了授信,只等昌达公司提出贷款申请。

    因为昌达公司此前的项目从未做过政府立项,关云天跟县府的职能部门几乎不熟,现在自备发电厂的审批立项遇到困难,他甚至不知道如何是好。

    当事者迷,林楠提醒关云天,这件事请杨倩她舅,也就是富源县主管工业经济的宋副县长出面过问,一定能起到积极作用。

    尽管关云天跟宋副县长已经很熟悉,但关云天做事有自己的原则,迄今为止,他跟宋副县长的所有联系一直都是通过杨倩当中间人,在杨倩和宋副县长没有提出改变联系方式之前,关云天不会主动改变这种方式。

    关云天跟杨倩联系后,他提出想跟宋副县长见个面,亲自跟他谈谈自己的打算,杨倩把关云天的意思转达过去,宋副县长也很乐意见面,正好当面了解昌达公司的企业发展情况。

    傍晚,在富源县最高档次酒店的一间包房内,关云天跟宋副县长见面了,杨倩作陪。桌上的菜是酒店最好的,杯中的酒当然也是全国名酒,人不多,除了必要的礼节,宋副县长也没有更多的讲究。

    席间,关云天少不了介绍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宋副县长颇感兴趣,并不时插话,“想不到你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三期工程,这效率够高的。按现在的规模,昌达集团在富源县的民营企业中,现在应该排在第一了。”

    “我们对这方面情况不太了解,宋县长对全县工业企业了如指掌。单就轮胎企业而言,其实我们现在建成投产的这个规模,在经济上并不十分合理。”关云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