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情况大不一样

    第445章 情况大不一样 (第2/3页)

产品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天源公司因为这个产品而破产了呢?前面我已提到,完全是因为他们的内部管理出了问题。天源公司制药厂一期工程的药品滞销,他们的张总固执地认为,滞销原因是生产规模不够大,药品成本偏高,于是不顾一切地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结果导致资金链断裂。”

    关云天顿了顿,继续说道:“其实,即使药品成本偏高,主要原因也不在于生产规模,因为天源公司制药厂一期工程的规模已经不小了!要降低成本,他们应该从生产管理方面找原因。另外,老张没有看到或不愿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天源公司在药品的广告宣传上投入太少,这才是药品滞销最主要的原因。关于这一点,昌达集团是有体会的。”

    “昌达集团有体会,你是指......?”叶佳怡不明其意。

    “还记得当初借壳上市那件事吗?咱们重组的是不是一家名叫新锐药业的ST公司?他们不就是因为没有资金投入广告宣传,导致其药品滞销,公司业绩连年下滑,最后被监管机构戴上ST帽子。”

    “哦,你是说新锐药业李总他们吧?”

    “对,就是老李他们的新锐药业,在被重组后,新公司投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现在的规模已经是当初的好几倍了,咱们在北部山区农业项目间作的中草药,就是为新锐药业配套的。”

    “是啊,药品这种特殊商品,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广告宣传的作用至关重要,再好的药,没有人知道,医生不开处方,就没有市场,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叶佳怡道。

    “所以,回到丁总关心的问题,天源公司没干好的项目,昌达集团一定能干好!因为有叶总的把关,昌达集团的生产管理一定可以做的比天源公司好得多,药品的生产成本应该控制的很好;天源公司不注重药品的广告宣传,昌达集团跟他们恰恰相反,老早就认识到了广告宣传的重要性。”关云天道。

    “嗯,这些方面昌达集团确实做得比一般企业好。”老丁道。

    “还有就是关于风险问题,我分析了一下,这个项目最大的风险在于这种药品的市场生命力,也就是前面谈到的正常销售期限,陈总已经做了分析,一般情况下,即使过了正常销售期限,它跟新药品还能在市场共存若干年。”

    “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比如替代它的新药品疗效特佳,副作用更小,毫无疑问,对这种老药品的冲击就会很大,也许马上就会逼得老药品退出市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的出现,下午在跟陈总他们交谈时,我请他们帮忙推荐几种有潜力的新药,咱们以后可以多加关注,实时调研,选择一到两种产品作为储备,为随时转产做好准备,就能将风险完全化解。”关云天道。

    “如果是这样,那就做到万无一失了。”叶佳怡道。

    跟两位同事把情况作了说明,关云天转而说道:“陈总,昌达集团跟丰源化工成了新的合作伙伴,咱们双方是不是应该趁此机会,把供货协议定下来?”

    “这个好办,按照我们原先跟天源公司的合同执行就是了。”

    “尽管我不清楚你们跟天源公司供货合同的具体内容,但照搬以前跟其他企业签订的合同,我觉得不合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