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高开低走

    第627章 高开低走 (第1/3页)

    比预定时间后延了两三个月,昌达控股公司在华源市投资的养老项目终于开工建设了,这是关云天计划在省城以外的地市级城市建设的第一家养老机构,具有样板示范作用。

    根据市老龄协会的调研结果,通过专家论证,决定在常住人口不到一百万的华源市,将养老项目的规模确定在两万张床位。

    从常住人口数量和养老机构的规模来看,跟省城的情况比较,华源市这个项目的规模似乎有些偏大。但是在省城,除了昌达集团的养老项目,还有其他单位也在从事养老行业,只是规模普遍不大,而且比较分散。

    尽管如此,如果省城的养老市场需求强劲,在原来计划的规模基础上,昌达控股可以随时扩大省城养老机构的规模。

    华源市的情况跟省城大不一样,作为地市级城市,常住人口和养老市场的增长潜力是有限的,按照关云天的想法,这里的项目在建设规模上要有一定的富余,即使再过十年八年,也不至于床位不够用。

    “但这可能导致部分投资在项目前期不产生任何效益。”在董事会讨论这件事时,有董事会成员提醒道。

    “你是害怕建设规模够大而市场小于预期,浪费固定资产投资吧?这个问题我早考虑到了,可以从设计上加以解决。”

    原来,在跟设计部门沟通时,关云天要求将建筑物设计成可以轻易隔断的若干个单元,在养老机构运营过程中,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增加或减少养员居住的房间,空余的建筑跟养老机构隔开,作为商业用房对外出租,这样一种巧妙的办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收益,有效降低养老项目的运营成本。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措施,但是,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恰恰在这个问题上,企业遇到了大麻烦。

    因为早已积累了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丰富经验,华源市的养老项目按照计划进度,非常顺利地在半年后投入运营,并征求谢会长的意见,给养老项目起名为“华源市老年服务中心”。

    不出所料,因为各方面原因,在项目运营的头一个月,养老服务中心的入住率只有百分之五十五,即使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到第二个月结束,入住率也只有百分之六十。

    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在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时,已经预料到项目运营初期的市场不一定很理想,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关云天要求设计单位在建筑物结构上进行了特殊处理。

    按照关云天交代的应对之策,老年服务中心管理机构采取果断措施,将建筑物的空余部分隔离出去,并在当地媒体上打出对外出租的广告。因为交通便利,地势较好,招租广告打出去不到一个星期,建筑物的空余部分便被三个单位部租了过去,关云天知道后,颇感欣慰,因为这一切跟他的预想如出一辙,空余建筑被有效利用起来,总算没有浪费投资。

    过了半个月,这天下午三点左右,关云天正在昌达集团总部他自己的办公室处理公务,桌上的座机电话响起了急促的铃声,他顺手接了起来,

    “你好!这里是昌达集团,请问你找谁?”

    “关总你好!我是华源市老年服务中心的小焦,有件事要向你汇报。”对方急切地说。

    “小焦?哦,焦经理,有什么事?你说吧。”

    “市建委的稽查人员到我办公室,送来了一份处罚通知书,这上面

    (本章未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