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学识渊博长大贤人

    第307章 学识渊博长大贤人 (第3/3页)

    刘盈认真的看着她,“若是被阿母知道了,她又要生气了...”

    曹皇后沉默了下来。

    “您重情...就是不知以后是否也会有人会对祥留情。”

    ........

    考核这件事,刘长很早就告知了太后。

    在刘长来到长安之前,吕后先后举办了三次,也确实挑选出了不少官吏,大汉目前的官吏制度还是比较简陋的,主要就是靠各地的举荐,立功的将士,还有就是一些有名声的贤人被天子请过来做官。

    在地方上,也是看情况,如里,亭的小吏,是可以通过考核来担任的,花点钱学律法,然后参与考试。

    在原先,这样的官吏制度还不算有太大的问题,秦国的官员大多都是来自战场,可现在大汉大一统,国内没有那么多的战役,过去的大臣们一一逝世,当初开国的数百侯爷,如今只剩下了一半,这一半人里不少还是在家里养病,能真正做事的人很少。

    因此,官吏制度就成为了困扰大汉的问题。

    刘长是不喜欢举荐的,这些人往往都是举荐自己的亲信或者子弟,在被刘长警告之后,他们就开始交换着举荐,我举荐你的弟弟,你举荐我的儿子...大家一同升官,一起封侯,其乐融融。

    而富户为了得到举荐名额,便贿赂地方的官员,这样的事情,光是在上一年,绣衣便侦破了六起。

    刘长因此认为,这官吏的事情,最好还是能通过太学培养,再以考核的方式来分配到各地去。

    吕后时的三次考核,招用了四百六十余官吏。

    事实证明,这些通过考核后到达各地的官吏,还是不错的,对比那些因为战场上立功而得到官位的士卒,这些人的治政能力绝对是高出一头的。

    到了如今,那四百六十余人里,已经有六人当上了县令,还有两人已经在担任郡丞和郡尉了。

    这升迁速度也是很惊人了,毕竟当时的考核距离也没有过去多长时日。

    因为是第四次考核,群臣都已经有了经验,考核的地点放在了太学。

    周围也提前做好了部署。

    当刘长在甲士们的簇拥下,大步走进了太学的时候,那些做好了准备的士子们都显得有些激动,纷纷踮起脚尖来看刘长,刘长的名声是很不好,可是如果能有被这个昏君提拔的机会,那他们当然也不会放过,不做大官怎么能劝谏大王呢?

    太学为了养成清廉的风气,因此装饰也不是很奢华。

    刘长坐在上位,便示意让召平开始这次的考核。

    前来参与考核的士子不过千人,而考核的内容也不算复杂,最先就是注释一下经典,考考学问,然后按着不同的职务来进行律法,农桑,水利等方面的考核,这都是太后在三次考核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召平在其余官吏们的相助下,即刻开始了考核。

    刘长坐在上头,很快就有些无聊了。

    他用手扶着自己的下巴,枯燥的看着远处那些正在持笔奋书的士子们,不由得打起了哈欠。

    “召公啊...寡人忽然想起来了,寡人还有要事,就先...”

    “大王!不能离开啊!起码要待完这一场...您现在走了如何能行?稍后还得由您来激励这些人呢...”

    刘长摸了摸鼻子,“可寡人真的有要事啊...”

    “大王,请您看看这次考核的内容如何。”

    为了避免大王跑路,召平连忙拿出了“试卷”,放在了刘长的面前,刘长果然被吸引了注意,没有再说离开的时候,专心的看起了考核内容,赵始也有些好奇,探出头来观望。

    “今云盛而蚓弗能乘也,雾..雾...雾...西而蚁不能游也!”

    赵始轻声念道。

    刘长却笑了起来,“让你多读书,这分明是个能字!哪里是念西的?”

    赵始清了清嗓子,“这字在南越是念西的!我不曾说错!只是习惯不同而已,像橘生淮南则为麦,生于淮东则为奈!你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吗?”

    赵昧一愣,低声说道:“阿父...是淮南为橘...”

    刘长冷笑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赵昧点了点头,这句话总算没说错。

    “你以后得多读书,知道吗?说个典故都是错的!”

    两个大经学家切磋了起来,而赵昧探出头往试卷上看了一眼,那是个醲字。

    考核很快就结束了,刘长站起身来,只觉得浑身都酸疼,便在召平的带领下,去激励了一番这些士人,别看刘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可激励人心还是有一套的,他用出了祖宗级的激将法。

    “如今的士子们,大多贪图富贵,都不愿意去河西这般艰苦的地方,当然,若是你们也害怕,不愿意,可以故意答错几个题,那样就可以不去了!我可以理解的,毕竟是凶险之地,非大丈夫不能去!”

    “至于那些贪图富贵的,不愿为王事的,呵呵,也不配去河西,他们那类人可以前往赵国,赵王最好小人!”

    ps:帝有舍人五,以不疑最贤,其余者多佞,以召平最恶。————《圣略》张不疑著。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