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长安能出什么大事呢?

    第391章 长安能出什么大事呢? (第3/3页)

担心他们学不会..刘长这下满意了,点着头,"朕的祖师正是这样的人啊!"朕准备在邯郸设立祭,令天下士子都来祭拜荀子,您觉得怎么样呢

    ”大王这么做,荀子未必会开心,与其在邯郸设立祭祝庙宇,大王不如在邯郸多设几个县学,荀子或许会更加高兴。哈哈哈,您说的有道理!

    刘长随后又让麦盎来拜见伏胜,表示要让这位年轻人来跟随他学习,伏胜提出要先考校一下袁盎,看看此人有没有那个资格,随即两人就开始云里雾里的各种问答。刘长安静的听着他们的话,袁盎有没有资格他不知道,反正整个长安从自己到最年幼的樊市人,应该都是没有资格的,因为刘长压根就听不懂这两人到底在说什么。刘长就奇了怪了,这些人为什么就不能说点人话呢?原本简单的道理,非要说的这么复杂。

    若是伏胜能听到他的心声,定然会弯赞一句,真乃荀子之徒孙也。

    因为荀子也很烦这件事,当然,他不是因为听不懂,他只是厌恶那些不干实事,整日扣先贤经典,不断的注释,为一个话找出几十种解释的人。荀子是个实用派,学术底线是非常灵活的,据说《荀子》里记载的很多关于孔子的事情,都是根本无法考证的,很可能就是这位编出来的,至于为什么要编典故呢?当然是为了实用。而且,这位编造的典故,还不是什么好典故,荀子不只是骂其他的儒生,惹怒了他连孔子都照骂不误,孟子的牌气也很不好,可他就做不到这一点,在骂人这方面,大概还是荀子更高一筹。也不知道后世将荀子搬出儒亩的时候,孔夫子和孟夫子有没有开心的拍起手来。袁盎留下来跟着伏胜学习,至于刘长,纵然有心学习,那也学不懂,这就像是指望着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去跟着教授学高数,哪怕再用心也做不到啊。

    刘长也没有闲着在纪通的陪同下,先后去看了济南诸县,纪通实在是太懂刘长的心思了,所到之处,百姓们纷拜见,高呼万岁,官吏们感激的热泪盈框,人群之中不知谁唱起了唐王破醉乐,顿顿有肉,歌姬起舞,还专门在城外安排了猎场,让刘长能在这里安心行猎,简直就是乐不思长安啊。同时,两位熟人来到了济南郡。

    刘长纵马狂奔而来,手持强弓,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咧嘴笑着看向了不远处。齐王刘襄毕恭毕敬的站在不远处,而在他的身边,则是国相季布。"哈哈哈~

    刘长跳下马来,快步走了上去。"陛下"

    刘襄急忙拜见,刘长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襄啊…你都许久不曾来长安拜见朕了!"仲父.我.好了,往后可以上书,你阿父不在了,你不依靠我们这些做仲父的,还能依靠谁呢?"刘长跟他说了几句,这才看向了季布。哈哈哈,季舍人..许久不见啊。

    "陛下。季布附身长拜,刘长挤眉弄眼的问道∶"当初那些跟随宴人的舍人里,唯独悠不是彻侯,您知道是因为什么吗?”是因为臣的能力卑微。不,主要就是想着得让太后亲自来封,寡人来封倒是不合适哈哈哈”

    虽然是这么说的,可刘长对他还是很亲近的,三人一起回到了府内赴宴,刘长问起了齐国的事情,如今齐国的大小事,都是季布来负责,刘襄跟季布大治齐国,当然,刘襄负责齐国,季布负责大治。贾谊在赵,栾布在河西,朝中就召公,张不疑,晁错他们几,

    个,召公跟张不疑还是吵得不可开交,两人在路上遇到了,都不会去问候一声,不过,召公的身体逐渐有些不好,他年纪也很大了…晁错到是成长起来了,都敢去怼张不疑了…你好好治理齐国,再过两年,你就回朝…

    季布倒是无所谓,在哪里都好,比起在庙堂,他倒是更适合治理地方。

    历史上,这位虽然是以诚信而闻名的,可治理地方的本事并不差,还因此得到过四哥的赞许,也是一代能臣。那陛下准备什么时候回去呢

    刘长一愣,不悦的问道∶"听你的意思,怎么是在赶朕走呢?陛下离开长安,本就不是什么好事,最好还是能早些回去。季布认真的说道“陛下向来直率,那些不能理解陛下的小人,时刻都在等待着机会要谋害您,您若是在长安,他们只能是低下身子来拜见您,不敢有半点违背您的企图,可若是您离开了,他们就会将心里所有的不满付诸于行动。”我听闻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

    地方的小人不足为惧,只需要几个士卒就能将他们全部抓起来,而在长安,小人的一个举动都能危害到整个天下,就如古人说的那样∶打仗时要保护好自己的要害部位,治理天下同样是这样。”刘长抚摸着胡须,"你说的也有道理朕会早些回去的。不过,长安有诸公在,又能出什么大事呢?'你这个人啊,就是有些谨慎过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