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不仁之政

    第670章 不仁之政 (第3/3页)

,晁错坚信,今年就能解决诸侯王的问题,拿走他们手中的权力,收回庙堂,到时候诸侯国的发展再快也没事。

    可是,想要在修建皇陵的基础上再加一个修王陵,压力肯定会非常巨大。

    群臣并没有众人所想的那么支持迁徙,他们只是不敢明说,暗地里都在想办法,早在刘盈时期,他们就曾上奏过,希望刘盈能结束这样的不仁政策,他们以迁徙害死了很多老人为由,想要道德绑架刘盈这位吃赤诚君子,然后他们就被曹参给杀掉了。

    曹参一连杀掉了***的十七个人,直接让他们变得极为乖巧,开始全力歌颂这项制度。

    到刘长的时期,他们又开始寻找门路,只是刘长不是刘盈,他比曹参还要凶残,他们根本找不到任何的机会,说都不敢说,直接全力支持。

    在历史上,这些人终于等来了「仁义好儒」的皇帝刘奭,这位宽厚仁义的君王,终于察觉到了这些豪强们的不容易,不再行陵邑制,当真是体恤民情..然后,就没然后了,豪强盛行,大量兼并土地,民间矛盾极为尖锐,最后葬送了整个西汉帝国,至于后头的那个汉,怎么说呢,那就是个世家豪族们所拥立起来的王朝,想让他们自己打击自己是不太可能的,尽管前期的几代皇帝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想过修补,可根出了问题,修建枝叶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东汉帝国根部的腐烂不只是摧毁了帝国,甚至是掀起了世家大族的狂潮,险些带走整个华夏,这些人醉生梦死,高人一等,说着什

    么魏晋狂士,说着什么衣冠南渡,一群夹着尾巴逃跑的狗东西使得华夏遭受了数百年的黑暗时期,直到隋唐,华夏再次爬起身来,遍体鳞伤,伤口上依旧有蛆虫蠕动,呵,望族呵。

    可这些,在大汉是不存在的,至少在如今的大汉是不存在的,对大豪族,大汉有酎金失侯,时不时就要干掉一批君侯们,对于小豪强,大汉有陵邑制度,将他们当作韭菜来收割。

    晁错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他只是说自己要回去想一想。刘赐有些失望,在晁错离开之后,他不知所措的看向了刘长。「阿父他会听我的吗?」

    「哈哈哈,如果我说会,你出去就会说这是我的意思,逼迫他们同意,对吧?」刘赐的脸顿时就垮了,「阿父何以这般揣测我呢?那就是他不会听了?」

    「这件事你找错了人...你找晁错做什么?」「那我要去找谁?」

    「你大哥。」

    看着蹦蹦跳跳离开了厚德殿的刘赐,吕禄不由得感慨道:「都长大了啊,连赐都开始为政事而走动了。」

    「所以我就放手让他们去做..长大了,就该做点事,积累下经验,反正有我兜底,也不怕做错。」刘长忽然问道:「老师他们到了哪里?怎么还不曾回来呢?」

    「大概是到了西庭国,要处置的事情较多,故而无法迅速回来,怕是还要等候许久...我倒是觉得,太尉最好还是不要太快回来,他和张不疑一旦回来,庙堂里的变化就太多了,而且太尉无论站在哪一边,都会出大事...」

    「这就是你的短见了,师父参与这种事干什么?张不疑就更不会在意了....只有晁错才将这件事当作是自己毕生的抱负呢!」

    在短短几日内,晁错就举起了屠刀,而他第一个下手的目标就是豪强泛滥的梁国。

    刹那间,天堂般的梁国成为了炼狱,官吏们四处抓人,凶残的官吏闯进一个又一个豪华的府邸里,将平日里那高高在上的人拖了出来,那些人恍若死狗,甲士与家丁们发生***,规模愈发庞大,甲士们四处巡逻,就连楼船军都开始上岸,街头上都是豪强们的哭泣声,沿路已经有人开始启程,他们哭着求饶,在官吏的鞭打下,绝望的踏上了道路,不少人因为反对而被戴上了枷锁,有点因为猛烈反对而被斩首....

    四处都有人在逃亡,百姓吓得躲在家里,瑟瑟发抖。

    连都城都变得格外混乱这个豪强的温床只是在几天后就成为了豪强的屠宰场,豪强们十室九空,晁错的力度很大,他做事的风格跟前辈们都不同,他完全不看这些人在民间的名誉,像从前,所迁徙的都是豪强豪强并非是说有钱人,只有名声坏的才被叫豪强,而其他的只是纯粹的富户而已,晁错是豪强连带着富户全部端,这样极端的行为迅速引起了大量的反对,晁错仿佛就在等着他们反对,迅速将反对者抓捕。

    他上奏刘长,请求他将这些反对者处死,并且禁止他们的后人担任官职。刘濞却勃然大怒,对晁错更加的愤恨。

    你要对付我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分心去对付豪强呢?难道在你的眼里,乃公跟那些豪强是一样的吗??你就这么轻视我??

    这种前所未有的打击,让群臣格外不满。

    长安看起来愈发的平静,却仿佛又在酝酿着什么。而在此刻,太尉的前锋部队过了河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