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高深莫测的长安人

    第732章 高深莫测的长安人 (第3/3页)

的话语,似乎都是要上船去外地交流学问的。

    「庙堂的下一步,定然是要改三公之制!!!」刘长忽然听到这么一句,不由得放慢了脚步,侧过头去打量。

    就看到的路边摊位前,跪坐着几个年轻人,他们面前摆放着各类的吃的,旁若无人的谈论起了庙堂大事。

    刘长领着众人来到了那里,要了些吃的,就坐在了他们的一旁,偷偷听了起来。

    只见那坐在中间的年轻人摇晃着头,「你们不曾去过长安你们不知道长安的贤人到底有多可怕,我曾经前往长安,遇到了一个寻常老者,无论是辩论什么,都将我说的哑口无言,从那之后,我就明白,自己的学问在长安根本不算什么,就回来一直用心学习,学到了现在,也还是觉得学问颇有不足。」

    「安国……..庙堂要改地方之制,这一点我们都看的清楚,但是三公九卿乃是庙堂的根本,庙堂才完成地方改制不久,

    怎么会急着改庙堂呢?「

    「若不是为了改制,怎么会免农税呢?这就是为了让庙堂不为外物所纠缠,可以安心操办内部的改制之事,还有先前的几次考核,更是最好的证明,如此频繁的考核,这是在为重组的庙堂挑选合适的贤才……..况且,地方和庙堂是一体的,地方要改,庙堂当然也要改……..现在的庙堂制与地方制不对等,会出问题的。」

    那年轻人侃侃而谈,随即又长叹着说道:「不过,这也只是我自己的看法,我也不知道庙堂的贤人会如何决定……..反正,他们肯定看的比我们要清楚,或许我们根本就看不透。」

    他身边的好友都有些奇怪,「安国,你自从去了一趟长安后,就变了个人似的,总是这般轻视自己,小看地方才俊,我就不信了,长安的能人,当真有这么厉害??」

    韩安国仰起头来,回忆着自己在长安所遭受的重创。

    「你们是不会明白的。」

    「你觉得庙堂会如何改制啊?「

    忽然有人开口询问道。

    韩安国等人急忙转头,就看到了坐在身边的一行人,有老有少,共计四人,正满脸好奇的看着他们,韩安国看着那位高大威猛的人,看着他年纪比自己大,就起身行礼,其余几个年轻后生也行礼拜见。

    刘长笑着说道:「你这个年轻后生,倒是很有自知之明,你觉得庙堂要如何改制呢?」

    韩安国没有回答,开口问道:「您不像是本地人?」

    「哦,我们都是从长安来的贵人,是来这里见一个好友的。

    韩安国笑了起来,「不曾听过有人说自己是贵人的。

    「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韩安国身边的几个年轻人都有些不开心了,这也太无礼了,见面不说姓名,也不回礼,直接就开口质问,就是长安人,也不能如此无礼吧??

    韩安国倒是一如既往,他认真的说道:「应当是废除太尉,中尉等职,提高食货府等位,增加九卿的职务,整合诸多官职....」

    刘长摇旗了脑袋,「还以为你有什么高论呢,不过如此。」

    韩安国的好友有些忍不住了,开口质问道:「既然如此,不知君有何高论?」

    刘长低声说道:「我觉得啊,这庙堂改制,那肯定就是废三公九卿,增设三权,一个负责拟定,一个负责下令,一个负责执行...九卿都整合到执行部门里...具体的是这样的...」

    那几个后生听的满头雾水,吕禄却忍不住拽了拽刘长的衣袖。

    您别为了在人前显圣就将庙堂的谋划都给说出去刘长倒是不在意,反正庙堂大概也差不多完成了,很快就会让天下人都知道,这没什么要保密的。刘长说的很是详细,几个人听的呆若木鸡。

    那年纪后生急忙摇着头,「这算不得数,您是从长安来的,肯定是提前得知了些消息,故意哄骗我们,我们不曾去过长安,自然不知情。」

    「那就说说你们这梁国的情况吧,梁国你们熟悉吧?」

    韩安国已经察觉到了不妥,不愿意多说,而他的好友明显有些上头了,得意的质问道:「目前梁国也在进行一场大治理,主要是针对余丁,农桑,水利等诸多问题,不知您有什么看法?」

    「哈哈哈,这种问题,哪里还需要我来回答呢?党!你做我的车夫也有很长时日了,来,你告诉这些人!」

    文党默默的抬起头来,他还是不太熟悉皇帝的这种作风,但他依旧尽职尽责的说起了自己对梁国之政的看法。

    从余丁的解决问题到农桑,水利等问题,说的头头是道。

    那几个年轻后生是真的服气了,心服口服。

    「您这般大才...不报效国家,为什么会当一个车夫呢?」

    「且不说这个,反而是你们,有时日在这里闲聊,为什么不想着去报效君王,参加考核呢?」

    刘长反问道。

    韩安国脸色一沉,随即回忆起了从前。

    「我当初自以为有大才,前往长安,想要参与考核.....结果路上遇到了一个老人,带着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