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救了一命

    第851章 救了一命 (第3/3页)

级...一年级里倒也有五六岁的孩子。”

    大汉的成年年纪要更小,通常十五岁就能被当作成人来对待,因此孩子们也通常更加早熟,五六岁就已经可以进学了,但是普遍还是在八岁左右进学,十二三岁完成学业,然后就可以去工作或者继续升学了。

    “但是...小猪是吧?他就不行了,年纪太小,跟不上,但是我们有预备班...通常都是作为进学前预备的,有不少贵人的子嗣都在这里,可以让他进这个班。”

    这位老祭酒说的有道理,刘长自然也就默许。

    将两个孩子分配之后,他亲自领着他们送去了各自的班级,刘迁和刘彘笑呵呵的朝着刘长告别,大摇大摆的走进了教室。

    大祭酒本想要回去,却被刘长给拦了下来。

    “有些事想要询问您。”

    “您说。”

    “这进学的孩子有多少呢?”

    “我们这里现在有四千六百三十七位学子,低年级多,高年级少...一般都是附近人家的孩子...”

    “那老师有多少啊?”

    “目前有八十三位...是少了些,但是我们还在召...”

    刘长询问了很多相关的事情,祭酒也是越说越起劲。

    “很多士人是看不起我们的,认为我们都是没有办法通过考核,才会走老师的道路,来这里教授孩子,尤其是我们这些县学的,郡学还好,郡学里的老师还是很受尊重的,太学就更不用提,只有我们,招纳老师是最困难的,我们这里的老师,有一半都是我自己的弟子,我将他们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学成之后,有很多人都留下来帮我。”

    刘长点点头,“这个我知道,我听说天下各地的县学都缺乏老师。”

    “是啊...想要进学的孩子是越来越多,这是好事,盛世,为天下启蒙,尽管很多人都不重视,可在诸多学府里,县学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普遍的...我们也在努力的想办法,您也不用担心,孩子肯定是有老师教导的,不会出现无法上课的情况,这个您完全不必担心...”

    刘长沉默了一下,看着面前这个费力解释的老祭酒,询问道:“我听闻儒家的王同提议要修建培养老师的学府,等修建好了,或许就不会如此紧缺了。”

    这祭酒苦笑了起来,“唉,这或许是好事,可是县学老师不受重视...难说会不会有人愿意前往,但愿能成功吧...我这年纪也大了,也不知还能带出多少老师来...”

    刘长好奇的问道:“您一共带出了多少老师啊?”

    “我也记不清了,弟子里在各地担任老师的,大概有一千多人吧。”

    刘长被吓了一跳,惊疑不定的打量着面前的人。

    “原来还是个有德大家。”

    这人急忙说道:“您勿要如此...我这不算什么,我的师兄弟里,我算是少的,我有几个师兄,都是培养出了数千老师,目前就在天下各地的学府内...”

    刘长更加好奇了,“敢问您是什么学派出身?”

    老祭酒苦笑着,“乃是叔孙公一脉。”

    刘长脑海里顿时闪过一个身影,那个喜欢编造典故,为了保全儒家而阿谀奉承,非常懂得变通,故而被称为最没骨气,被其余大家一致鄙夷的儒家大老。

    “叔孙通啊....”

    老祭酒认真的说道:“我的老师在逝世之前,吩咐我们要以启蒙为己任...教化天下,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这一派就开始在各个学府内教书,招收弟子,开枝散叶....我们无论出身,有教无类,跟随我们的人越来越多,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跟我这般将心血都耗费在学府里,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都留了下来...很多地方的县学,都是我们学派所开设的,也算是没有辜负老师的厚望...”

    刘长恍然大悟,难怪叔孙通死后,他的学派就没有了什么名声,默默无闻,很少听到关于他们的消息,在报纸上都看不到身影,作为当初儒家的主流,刘长还好奇他们怎么消亡的如此迅速,现在看来,他们并非是消亡了,而是在贯彻叔孙通的理念,为了启蒙天下而奋斗....难怪每年都有那么多的儒家主动前往各地担任祭酒....

    这一刻,刘长的心情忽然变得有些复杂了起来。

    不知不觉,叔孙通都逝世很多年了。

    还记得当初自己让他来负责启蒙的事情,那个老头浑身都充满了斗志,整日叫嚣着要完成儒家的最高理念。

    那个老头早就入了土,连身体只怕都已经腐烂了。

    可是他的那些口号,那些想法,直到现在都没有消亡,他的弟子们依旧奔走在各地,不断的教导学子,不求名望,不求官爵,以默默无闻的方式来奋斗着。

    这老头,不愧是连浮丘公都要暂避锋芒的大家啊。

    刘长眯起了双眼,心里满是感慨。

    老祭酒没有发现异样,继续说道:“迟早有一天,我们能实现老师的遗愿...启蒙天下,使得天下人皆知圣人的道理,为道德之人,可谓是天下大同....”

    老祭酒说着,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刘长深深的看了他一眼。

    “你有个好老师啊。”

    “你知道吗?”

    “你老师又救了儒家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