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回汝宁

    第三十二章 回汝宁 (第3/3页)

个人口总数,让张轩有一些喘不过气来,纵然张轩知道,他现在手中的数据并不是太准确的,毕竟即便他对麾下四个县的控制程度,也相当不尽人意,很多人做杆子,强盗,河盗,土匪,都不在统计之中。

    但是  这是河南啊,即便是后世也是人口大省,只有四川能与之并论,而在这个明代,更是不可动摇的人口第一大省。而只有这些人了。

    张轩才明白,李信为什么建议南下湖广了,恐怕也是因为河南的人口已经支撑不起一个王朝了。

    张轩几次张张口,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终于叹息一声,说道:“丈量土地的事情,做得怎么样了。”

    “开春之后,就可以进行了。”张质说道:“我现在到担心,有足够的土地没有足够的人丁了。”

    “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张轩忽然没有心思问更多的事情了。

    “有一事,下官想与将军商议一下。”张质忽然正色说道。

    “何事?”张轩说道。

    “守备兵的事情。”张质说道。

    “千人不够用吗?”张轩问道。

    “不是汝宁府的,而是下面各县的,是否将守备兵之制推行下去。”张质说道。

    这是有现实需要的。只是张轩看了这个人口数据,再也没有想过扩军了。

    一个也不想了,临颍营,南阳营,保定营,西平营,马队,新组建的匠作营,乃至给罗玉娇的亲兵。守备兵,林林总总,大抵要超过一万五千人了。

    张轩的士卒都脱产的。

    军民比例接近十比一了。即便将来收拢南部各县,如果增加守备兵力,恐怕还降不下来。

    民力枯竭,他如何忍心?

    “屯兵吧。”张轩说道:“将守备兵改为屯兵吧,分发土地,闲时耕作,战时守城。”

    “是。”张质说道。

    张轩从来看不起,这种类似与农兵一样的武装,觉得他们没有战斗力,而现实情况让他不得不重新拿起这个制度。

    果然是形势比人强。

    张轩又问了王进才军中训练如何,发现王进才的进度要比曹宗瑜的低不少,嘱咐了几句,也就打发他走了。

    “汝宁果然不是久留之地啊?”张轩心中暗道。即便他穷兵黩武,也不可能在汝宁府拉出十万精兵。而没有十万精兵,在乱世之中,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

    虽然他依旧在努力在汝宁夯实基础,但是他也知道,他放弃汝宁的决策,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动摇的地方了。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