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淮河之上论形势

    第一章 淮河之上论形势 (第2/3页)

说道:“张先生。颍上县已下,想来霍邱县也不远了。这两处都需要你来安置人手了。”

    罗汝才这一次打仗与之前的截然不同。

    兴得是堂堂正正之师,纵然夹河而进,也走得不徐不急,并分兵略定各地,分置官员。

    绝非之前,抢一把就走的态度。

    “请殿下放心。”张质说道:“臣已经抽调了汝宁文员百余员之中。都是经过臣细心调教的,使一县大治,或许不能,但为殿下守一县之地,却是不难。”

    为了这个目的,张质已经将汝宁各级文吏都抽调一空了,否则王度也不会以区区之身,荣升一府知府了。

    就罗汝才本身来说,他对治理地方,也是两眼一抹黑,指望他有什么具体的建树,也是很难。

    只能任张质施为了。

    “那就偏劳张先生了。”罗汝才说道。

    “为殿下做事,是臣的本分。”张质毕恭毕敬的站在罗汝才身后。

    “我这才叫你来,是有一件事情,和你商议一下。”罗汝才说道:“张轩已经派人来信,马士英大军从夏邑退却。只是右军与小袁营,兵马疲惫,不敢再追,派人请教行止。你觉得让张轩如何?带队与大军汇合,还是另做偏师?”

    张质听闻张轩无恙,心中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与张轩共事时间长了,张质对张轩也生出一些感情来了,似乎将张质真正当成自己的族弟了。

    张轩被困夏邑,张质不发一言,并不是说他不担心张轩,不过觉得自己身在嫌疑之位,不敢乱说话而已。

    虽然他觉得马士英听到曹营大军东进的消息,决计不会纠缠于夏邑之地。张轩定然会平安。

    但是一时没有确切消息,他一时不能安心,此刻才算是安下心来,他沉吟一会儿说道:“我军行军速度并不算快,又是水陆并进。马士英定然快速调集大军南下阻挡我军。所选的地方,定然是寿州无疑。”

    “寿州?”罗汝才说道:“为什么是寿州?”

    张质说道:“淮水出河南之后,寿州我们军遇到的第一个沿河府县。而且寿州古成寿春,向来是淮西重地,故古人云:‘寿春,淮西之本源也。’无两淮,则长江被兵,无寿春,则两淮不足以守也。古来征战,南北征战,寿春都是首当其冲,且寿州州城也。国初编户四十三里,俨然是淮西大府,胜过汝宁府。足以支撑大军。且在寿州以北,有峡石山,此山夹淮而立,足称险要,山中

    旧有峡石城。分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