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凤阳民情

    第六十八章 凤阳民情 (第2/3页)

 一个城门接战,在半个到一个时辰之内,都能得到大队骑兵来援。

    步兵固守,骑兵机动,这个防御体系,绝非官军可以轻易攻破的。

    但是骑兵全部被抽调走之后,张轩也防着城中官军给他一个突然出击,于是转攻为首,将数万劳力都派上用长,做什么。做长围。

    毕竟张轩可是吃够长围的苦。

    而且张轩事先也有准备。

    凤阳内城在凤阳城偏南的位置之上,张轩决定直接将长围与南边城墙连在一起,也就是在内城外面在套一层城墙。这城墙不需要多高,还与张轩三座大营给连接起来。

    真正需要的修建的地方并不是太多,大多都是张素在操办,张轩不过是验收一下而已。

    “大人。”张素说道:“我们的粮食消耗太大了一些,再这样下去,支撑不了两个月了。”

    张轩并没有多吃惊,说道:“不要担心,这一场战事,恐怕就在这几天了,胜负就知道了,不管是胜是负,我们都不用在这凤阳城下了。”

    黄得功一动,张轩就知道布局将近半年的大战,就在这数日之内,见个分晓,粮食储备无须那么多了。两个月就足够了。到了江南,有得是粮食。胜负要比那一点点粮食重要的多。

    “是。”张素说道。

    “无须克扣百姓口粮。”张轩叹道:“就当赈济吧。这里的百姓太苦了。”

    凤阳歌之中,有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到有九年荒。有人说是污蔑,是清朝污蔑明代,张轩这一段时间在凤阳,细细查看当地资料,发现一个问题,如果单单看时间之上,这一句话,倒也不是错的。

    不过,不是因为出了朱皇帝太如此,而是出了大运河才如此。

    宋时,黄河夺淮入海,刚刚开始那一段时间还行,但是黄河之中多泥沙,抬高了淮河下游的河道。淮河水就入不了海了,于是乎就有了洪泽湖。

    真正开始有害的时候,就已经进入明朝之后了。

    有人说了,黄河夺淮,为什么说是大运河的事情。

    因为大运河将这个情况加深了。

    本来是淮河水已经冲出一个洪泽湖了,还不想办法引水入海,但是不行,因为要保障大运河,不管是清还是明,治理淮河的第一要务,就是保障漕运。甚至到了,在咸丰年间,漕运不足用之后,清朝就放弃了治水方略,决定任水自流。

    可见一斑。

    黄河一段河道就是大运河的河道。

    因

    为黄河水太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