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蜀中风云

    第十三章 蜀中风云 (第2/3页)

是其中的含义,已经非常明显了。

    杨承祖也感受到危机感,说道:“陛下,四川居江汉上游,昔晋之攻吴,就是夺上游之势,顺流而下。清军见我江北三镇,牢不可破,想绕道四川。以图再举。故四川决计不可留给清廷,宁与大西,大明,不能与东虏。最后能夺下四川,从此,蜀头,楚腰,吴尾。南北分立之势成矣。我大夏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北伐燕云。一统天下,不为难也。”

    “故臣请率军西进,一举荡平四川。”

    “臣以为万万不可。”杨承祖的豪言壮语,话音未落。张质就先出来说话了。说道:“要扫平四川,根结不在大西军,也不在明军,而在东虏。东虏豪格所部,有近十万人。所以大军要扫平四川,既要与东虏对阵,又要分兵扫荡其他各部。非二十万人马不可。”

    “二十万人马倒是可以凑出来。但是二十万人马的粮草军械,却不容易凑出来。”

    “南征之役,各种装备补充,而今还拖着的,徐州之役早已将南京的府库打空了。大军一动,南京决计支撑不去各种军资消耗的。”

    张质负责工部。各种军械都是从张质这里走出来的。张质对各种军械的消耗太了解了。

    且不说,火药,箭矢这些消耗品。单单是长刀,长矛,盾牌,乃至火铳,这些武器。如同战事激烈的话,很多将士的刀枪一战下来,都卷刃了,乃至于折断了,也不在少数。

    这些事后都要补充的。

    还有火铳。

    一根枪管能打多少发铅弹,那也是有数量的,并不是说,一根火铳就能有一直用下去。

    张质在南京工部,急速的扩大生产,南京工部的各种作坊,就好像是雨后春笋一样,一个个冒了出来。但是依旧满足不了全军的需要,要知道夏军的各式各样的武装,少说有小一百万。

    罗玉龙皱眉说道:“这样不行,而今不过是数场大喊,将来如果大举北伐,同时出兵数十万,工部当如何供应军械?”

    张质说道:“臣正要想陛下汇报。臣也担心这一点,只是南京制造局,已经到了极限了。不管是工匠,还是物力,再扩大,事倍功半。以臣之见,当爱各地设立分局,就地取材,补充军资。”

    张质想这一件事情,不是一天两天了。

    不得不说,大夏的底子太薄弱了一些。

    但是之前却不好说。

    盖因将军械制造中心,放在南京。虽然也有现实因素,比如南京附近的驻军从来不少。但更多是政治因素。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