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襄阳与南京二

    第六十一章 襄阳与南京二 (第3/3页)

    郑成功气势汹汹的北伐,这一件事情,郑亲王自然不会不知道。虽然多铎表示对此信心十足,但是不管是多尔衮,还是济尔哈朗对此都有一点点的担心。

    故而他更是想将这一战拖延下去。

    毕竟战事只要拖延下去,就牵制住张轩的兵力,否则南京多铎那边就危险了。

    故而郑亲王济尔哈朗面对夏军全面攻势,反而沉下气来,就以汉江之北的樊城为中心,按营扎寨,专心驻守。一副不动如山的样子。

    不过,樊城之边战事,还没有开始。

    夏军的骑兵与蒙古骑兵就已经撞在一起了。

    说实话,当初的曹营进入江南之后,迅速的步兵化,从之前的骑兵为主,变成而今,步卒,水师为主的结构,而当初称雄天下,号称善战的曹营精骑,处于一个每况日下的局面。

    大部分军官被抽调出来升官。还有战马的补充从来是问题。

    即便是大夏对他们精心维护,但是战斗力,随着将士与战马的问题,一点点的衰落下来了。

    这也是一种地利,在江南养一个骑兵,与在北方草原之上扬一个骑兵,在成本之上,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南方,一人一马,饷银装备,几十两下不来,更多的时候,是有钱,但是没有马。但是在草原之上,就不一样了,发二两银子,就有人跟你走,而且是自备马匹的。

    随着他们或许没有经过训练。但是骑术什么骨子里就有,就好像是天性一样,只要稍稍操练一番,就足够了。

    不像从南方选出一个骑术精湛的人,简直是不可能的。

    倒不是南方就没有人骑马了,而是家里能养一匹马的百姓,一般来说,是不会沦落到去当兵的。

    好女不打铁,好男不当兵,这是社会风气,即便是张轩有意想要更改也不大容易。

    不过,罗岱这一次交站幸好碰见的是蒙古骑兵。事情就好办多了。

    虽然在很多人印象之中,蒙古骑兵是相当厉害的,但是很抱歉,在当时或许有好几支厉害的骑兵,但是其中定然不包括蒙古骑兵。

    蒙古人在与大明漫长的对峙之中,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局面,大明九边边军,不能说多好,但是大部分时候,这些边军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对抗蒙古人,不让他们入关。

    由此可见,蒙古骑兵的实力,也早已衰落不成样子了。

    同理,如果蒙古骑兵还有传说中的实力。林丹汗,也不至于被清军赶到青海,有家不能归,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