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昭武二年春

    第一百二十二章 昭武二年春 (第2/3页)

 对这一点缺点,张轩还是很明白的。

    毕竟罗汝才匆匆建国立基,不过数月就撒手人寰。而罗玉龙登基之后,一直在想办法竖立威信。而这些制度建设,他其实并不是太懂的,只是任钱谦益做而已。

    三年下来,也不是没有成果的。

    只是这些成果随着南京陷落,都付之东流了。再加上张轩掀起钱逆案,以钱谦益为首牵连了不知道多少人,这样的情况之下,不管当初钱谦益到底做了什么,是对是错,都会被一概推翻。

    纵然是张轩也无法控制。

    好在张质在大夏朝廷之中,也算是老臣,对这些东西很是熟稔。才保留了一些来。

    但是就整体来说,大夏朝廷从内到外,有太多太多的不足之处了,甚至有些地方的百姓,都还以为自己还活在明朝的。很多案件的判断,政事的处理都是按照明朝的规矩来的。

    很多明代的弊政都承袭下来。

    张轩想丈量土地,清理税基,自然不想因循守旧下去,说道:“不知道大兄,想从什么地方下手?”

    张质说道:“凡是民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要做第一件事情,就该以官制为先,太祖之制,惩前朝弊政,置内阁,以相权托之。使内阁大学士兼部务,以求事权合一。增内阁之权。”

    张轩点头,对这一点太明白了。

    这就是张轩推动的,一方面当时合适的文臣不多,另外就是理清内阁与六部的关系。

    在明朝,官方最高行政机构在六部,而内阁不算。内阁的地位虽然逐渐提高,但是法律意义上的文臣最高还是六部尚书。特别是吏部尚书,一旦有强势的吏部尚书,也能对抗内阁。

    张轩当时这样做,确定了内阁与六部的上下级关系。天下行政之权,尽归内阁。

    “当时固然是便宜之策,但是而今事过境迁,部务繁多,内阁事务繁多,部务与内阁事务不可兼顾,以臣之见,应当以政事堂旧制,立于宫中,设僚属,卸部务。只是令诸位大学士各有分工。复唐宋之旧制。设中书门下。”

    其实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朝代的政治体制,纸面之上看,都是相当完美的,很多事情,只需从故纸堆之中,找出来修修改改就行了。

    明代内阁与唐宋丞相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前代丞相是有僚属的,明代的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而已。

    张轩听了细细揣摩,说道:“兹事体大,此

    事当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