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何爱一河不爱天下百姓

    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何爱一河不爱天下百姓 (第2/3页)

    晕的天文数字。

    张轩都不是怕花钱,而是朝廷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将精力投在治水之上,那么北边的战事,就根本没有好精力投入进去了。

    “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张轩说道。

    张家玉说道:“臣只能大该估算一下,按今年北伐所耗的物资来说,一个北伐是不够的,两个北伐大抵够了。”

    张轩说道:“不。还不够。”

    “一不做,二不休。既然下工夫治水,就不要图省事。这一次治水,不单单要将黄河与淮河各归各道。也要将两淮水利给梳理好。”

    “两淮之地,在古代也是天下繁华所在,而今却一年不胜一年,乃至江南远胜江北,一江之隔何至于此。”

    “盖因水利之故。”

    “淮河一通,河南,两淮皆为沃土,这一次治水,就是本朝的郑国渠。”

    “即便我一辈子完不成,子孙也要继续做。”

    “张卿,朕现在给你一个反悔的机会。如果你答应下来了,从今天开始,到治水完成之前,朕不准备调你离开两淮了。”

    “朕前半生功业,就在天下逐鹿,朕着先鞭。横扫诸侯,奄有天下,朕后半生功业,就在此处了。”

    “治理好黄河,淮河,令中原百姓无受水患之害。”

    张家玉听得热血沸腾,说道:“臣遵旨,从今之后,我张家就从广东迁过来,如果治水不成,这里就是我张家玉的埋骨之地。”

    张轩说道:“好,。这天下兴亡之大事,就交给张卿了。”

    张家玉并没有辜负张轩的期望,不过,他也没有做好这一件事情。张家玉为了治水,走遍了两淮所有的地方。历时三年,才提出了完整的治河方略。

    那时候朝廷也在北伐之后的财政窘境之中走了出来。

    张家玉立即开始动工治河。

    张家玉担任两淮总制,总共十年。最后生生累死在河堤之上。

    而张家玉并非第一个以劳累死在两淮总制位置上的人。第二个担任两淮总制的乃是周昌。

    周昌担任两淮总制,却是因为周昌的出身缺陷。

    周昌在昭武后期完成了朝鲜化省之事,将朝鲜一国正式归为朝廷治下,为海东省。劳苦功高,但是却不可能入内阁。

    因为昭武年间科举完善了,虽然没有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规矩,但是内阁大臣总要是进士出身。

    周昌知道他虽然被封东海侯,但是在官场之上走到了顶点。所以在张家玉死后,自请为两淮总制,沿着张家玉规划的方向进行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