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二十年不言兵事二

    第一百一十八章 二十年不言兵事二 (第2/3页)

    封建之策都弄出来了,何至一个功高震主啊。

    其实以姚启圣为主的文官,都给与几个王爷封地,是相当不满意的,不情愿的。

    因为这是文官的政治正确。

    从春秋大一统之后,所以封建之策,都是儒生反对的靶心,特别是柳宗元的封建论,更是将这一件事情打成了异端邪说。

    所以,大夏文官不想,也不喜欢有大夏境内,有任何封建之地。也是必然了。

    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对于李定国,郑成功,曹宗瑜三人,更是如眼中钉,肉中刺一般。时时刻刻想办法为国除奸。消除大夏的不安定因素。

    不要看,姚启圣与李定国同殿为臣。看上去关系不错,如果有机会,姚启圣即便是制造冤案,也想将李定国弄死。

    并非李定国不好,而是对武人,并封建势力的厌恶与压制,对所有文官都是近乎信仰一般的东西。

    在姚启圣看来,张轩二十年不言兵事,治水不治水还在其次,只要这二十年没有大战,就不会让三人有封无可封的窘境。

    等二十年后,这三人年纪也到了,正好让年轻一辈来。

    也能让君臣之间,能善始善终。

    一想到这点,姚启圣对张轩所言,简直是举起四肢赞同,他立即说道:“陛下英明,臣以为朝廷可以暂时不还国债利息,并免除两淮赋税,征两淮百姓徭役,以助河工。其余不够的,臣竭尽全力,也为陛下凑集治河款项。”

    张轩听到徭役两个字,不由的摇摇头。

    徭役归根结底,就是政府让百姓无偿的劳动。这种事情,管理成本太高,很容易有不公平的事情发生。

    明代赋税不高,但是徭役却让人动则家破人亡。

    故而张轩在丈量土地的同时,大量减免徭役,百姓仅仅有一项义务,就是兵役。除却兵役之外,没有徭役。

    这是张轩自诩的政绩之一。

    但是而今,不得不自打自脸了。

    因为他刚刚从江北回来,明白这工程量有多大,并不比修建万里长城小多少。就算朝廷用钱,也不是这样花的。

    重起徭役,也是必然的了。

    张轩说道:“就依姚先生,晓谕天下,从今日起,朝中一切事务都以治水为先。”

    “臣等遵旨。”群臣一并说道。

    这个消息传遍天下之后,两淮百姓感恩戴德,其他各地百姓也都很是高兴,原因很简单。大家都不想打仗了。

    从崇祯十四年之后,战事从来是越打越大的,即便是南方大战也不少,百姓都受够的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