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一个理由

    第十九章 一个理由 (第2/3页)

我们军人的前程,我这么说,你能明白吗?”

    耿朝忠作出一副不明所以的表情,但他明白,此时日本内部,文官系统和军部对权力的争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所有的政治事件,都有着军部和文官系统的激烈博弈。

    要知道,此时中日之间,尚没有完全撕破脸,中国国内不少政治人物,对日本的文官系统尚抱有期望。

    事实上,日本的文官系统确实在极力阻止军部的盲动。

    在1930年前,文官的举措还是相对有效的。

    比如皇姑屯事件后,文官们认为,虽然炸死了张作霖,但是并没有让东北军分崩离析,反而让张学良迅速掌控了权力,并且迫于自保,投靠了南京政府,让帝国原本掌控北洋政府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依据此事,文官对土肥原之类的激进分子,进行了打压。

    紧接着日本人在岛城登陆直逼济南,搞出济南惨案,让日本政府在国际上承受了很大压力。文官政府又利用此事件对军部进行了进一步约束。

    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中日两国的关系在明面上其实还马马虎虎,南京政府也对日本人保持了一定的克制。

    但是,自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蔓延到日本后,日本国内的经济急剧下滑,贫富差距迅速扩大,文官政府唯一可以作为资本的经济手段也失去了说服力,军队内部的下克上也愈演愈烈。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战争爆发的概率已经由可能变成何时了。

    耿朝忠不喜欢战争,只有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渴望战争。

    真正的战争,绝不只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同样也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但是,战争无可避免!

    不过现在,耿朝忠却不能在佐藤正男面前做出通晓政治的假象,毕竟,他在特高课的身份,只是一个离开国内很久,年龄尚幼的年轻人。即使特工技巧炉火纯青,但是对政治的掌握,不应该如此成熟。

    看到面前的伊达之助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佐藤霍然起立,换了一副慷慨激昂的神色,厉声说道:

    “伊达君,你要明白,虽然文官政府认为,吞并满洲宜缓不宜急,但我们军人的生命是有时限的!错过了这样的机会,不仅帝国在满洲的事业无法取得进展,我们军人,也绝没有立功机会!

    伊达君,我们出生入死的打探消息,不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