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耿朝忠的烦恼

    第六章 耿朝忠的烦恼 (第1/3页)

    “没用过,但我见过。”耿朝忠回答。

    “见过?从哪里见的?”林贵胄追问——这M1910是军警专用枪,一般地方部队根本就见不到,能看到一把大红九就了不得了。

    “我在热河当过两年警察。”耿朝忠回答。

    “哦,怪不得。”林贵胄点点头,热河是东北军的地盘,奉军从德国和俄国进口过一批武器,装备比中央军都好。

    林贵胄又打量了耿朝忠几眼,见此人神情颇为沉稳,不像是刚刚进校的那些毛头小兵,于是再次开口问:“你多大了?”

    “23岁。”耿朝忠回答。

    “嗯,年纪不小了,第七期的很多人都还不如你大。”

    黄埔现在对新生的年龄要求是18-23岁,第七期是两年前入学,确实很多人还不如耿朝忠的年龄大。

    林贵胄转过身,走回了讲台。

    耿朝忠则脸色平静的坐回了原处。

    自己现在这个身份,是戴笠安排的。

    老家河北,在热河当过两年警察,因为表现出色,被复兴社看中,保荐来黄埔军校读宪兵科,毕业了继续回河北工作——说穿了,有点后世定向生委托培养的意思。

    中原大战后,在北方地区设立情冶机构就成了国民政府的重中之重。在戴笠的建议下,第九期大量从北方省份招生,然后挑选其中政治合格,军事能力过硬的人选,作为复兴社的骨干,回到当地建立复兴社特务处。

    作为专门培养未来情报人才的特殊专业,宪兵科有宪兵科的特殊之处,来这里的学生,很多都是各个军队政训处选拔的精英,要不就是各地警察系统推荐过来的人才,年龄也普遍偏大,真正完全没有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的只占三分之一多一点。

    所以,耿朝忠的身份在宪兵科里并不算显眼,至少,这里的五十多个人里,并不算显眼。

    “各位,”讲台上的林贵胄目光向台下一扫,开口了:

    “我知道,你们这里面,有的人来自军队,有的人来自警察系统,还有的,是黄埔老生的子侄,与步兵科和交通科那些十八九岁的毛头小伙子不一样。

    但是,黄埔有黄埔的规矩,就算你以前在地方上是所长,政训处特派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