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真传

    第七十六章 真传 (第1/3页)

    戴老板抓捕任务分派下去,不到中午,已经有消息陆续传回来。

    南昌行营调查处抓获了化名江昌英的日本间谍,此人在南昌警备营任连长,抓捕前,已经因剿共有功,升任副营长,堪称警备营的明日之星,假以时日,恐怕地位绝不止此。

    这是日谍三十六人中,地位最高的一个,紧接着,到晚上六点钟的时候,汉口,镇江等地也有日谍相继落网落网。

    只有远在广州的几个日谍还没有消息——事涉军政独立的陈济棠,南京政府也没有办法,只能通知陈济棠,抓不抓人看他自己了。

    等到第二天第六组的全体成员回到鸡鹅巷上课的时候,所有36名日谍,除了广州那几个,剩余的已经全部归案

    所有日谍的抓捕罪名都只有一个:

    贪污军需,出卖军事情报给共党。

    为什么不公开他们的日谍身份?

    道理很简单,过犹不及。

    逮住一个,可以起到痛斥日本野心,振奋民众士气的作用。但是如果逮住了三十几个,那……只会让不明真相的群众对党国产生绝望。

    想想,区区一个日谍案,就牵扯到了如此之多的党国官员,要是再往深处想呢?

    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更何况,事涉地方,涉及到官员的任命,升迁等,盘根错节的利益干扰之下,校长也不愿在东北变局,南京学潮的情况下,让事情进一步发酵。

    所以这三十六人的最终的处理结果不到第二天太阳落山就下来了:毋需审讯,就地枪决!

    这个处理方法,继承了国党一直以来清共的传统: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

    ……

    案子在紧锣密鼓的审理,六组的培训工作同样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只不过,听耿朝忠课的人也越来越多。

    事实胜于雄辩,这个六组的方组长,在特务工作上,确实有人所不及的地方。

    从不到三小时锁定周春林住址,到急速审讯得到口供,再到围堵池内保雄,整个过程忙而不乱,思路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