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九月噩耗(二)

    第695章:九月噩耗(二) (第2/3页)

甚至于,还击败了韩晫,令其兵败身亡。

    原本唾手可得的功劳,竟反过来害死了一名义子,不难猜想陈太师此刻心中的悲伤与懊悔。

    而此时,毛铮还在劝说:“……老大人,或许真的是消息有误呢?孩儿不相信季勇兄会败在那什么赵伯虎手中……那赵伯虎就算当时逃到了江东,就算聚集了一帮乌合之众,又如何能击败季勇兄?”

    听着毛铮的劝说,陈太师却只是摇头叹息。

    倘若是换做别人,陈太师也会怀疑这个噩耗的可信度,毕竟作为他的义子,韩晫可不是任谁都能击败的无能之辈——要不是相信义子的能力,陈太师也不会答应让义子独当一面。

    就像陈门五虎的老五、后将军王谡,陈太师迄今为止就没有放任其单独去闯荡的想法,而是叫王谡在他身边、在邹赞的手下担任将职,等到磨砺地差不多了,再让其独自率军坐镇一方也不迟。

    就像这次,待今年三月的‘下邳战役’结束后,陈太师命王谡率五万河东军前往东海郡与琅琊郡,恢复且巩固二郡的治安,这其实对王谡的一次考验,看看王谡现如今是否已有足够的能力独当一面。

    但那个赵伯虎……此人有点特殊。

    陈太师如今已经可以肯定,这个赵伯虎,便是‘二虎谶言’中乱他晋国社稷的两头猛虎之一,大虎‘寅虎’。

    面对如此棘手的对手,他的义子韩晫不幸落败身亡,倒也并非不可能。

    这样一想,陈太师心中便愈发悔恨。

    他觉得,当时他就不应该收兵,他应该顺势挥军南下,一方面收复江东,一方面诛杀那赵伯虎,亲手将这个心腹之患铲除,如此一来,他义子韩晫便不至于兵败身亡。

    可惜事已至此,再后悔亦无济于事。

    与其后悔,还不如想想该如何补救。

    想到这里,陈太师深吸一口气,暂时将丧子之童压制在心底,转头看向赵虞,用略有些沙哑的嗓音说道:“居正,老夫借你书房一用,写几封信,待会你派人送出去。”

    “是!”

    赵虞抱了抱拳,当即起身走到书桌旁,替陈太师研磨。

    期间,陈太师在毛铮的搀扶下缓缓走向书桌。

    一直以来都不喜欢被人搀扶的陈太师,此次罕见地没有拒绝毛铮的搀扶,甚至于,行动间仿佛也没有平日里那般利索。

    赵虞、毛铮二人看在眼里,别说毛铮,就连赵虞心底亦有些不是滋味。

    稍后,陈太师在书桌后坐了下来,提笔写了几封信。

    第一封是写给朝廷的,或者或写给当今天子的,信中内容,主要就是提了一下‘江东叛军再起’这件事,然后就是提醒朝廷做好最坏打算。

    这所谓的最坏打算,即由朝廷再次出兵平叛——考虑到目前朝廷的财政情况,倘若再一次被迫出兵,必然会加剧朝廷的财政赤字。

    第二封书信,则是写给陈太师的长义子,虎贲中郎将邹赞。

    陈太师在信中劝诫邹赞,叫邹赞不可因为一己私愤挑唆朝廷立即出兵镇压江东叛军,一切要以大局为重,毕竟目前朝廷的财政已十分艰难,陈太师不想再重蹈当年进剿江东义师的覆辙——倘若当时朝廷或晋天子不是急着要剿灭占据山东的江东义师,但凡再延迟一年出兵围剿,也不至于会激起济阴、东平、山阳那几郡的叛乱,自然而然也不会有今日的泰山义贼。

    而第三封信,第四封信,则是分给写给薛敖与章靖的,其中内容与写给邹赞的信大致相同,无非就是告诫二子要以大局为重,莫要因一己私愤,擅自率军南下征讨江东叛军。

    毕竟泰山贼还未剿灭呢,对于朝廷而言,这也是一股不小的威胁。

    “呋……”

    在一连写完四封信后,陈太师长吐一口气,转头看向赵虞。

    赵虞会意,在将四封信分别收入信封后,出了书房,唤入了正坐在书房外院子里的何顺几人,他吩咐后者道:“立刻派人将这四封信送出去,这两封送至邯郸,交给我邹大哥;这两封送至济北卢城与山东临淄,分别交予薛大哥与章三哥。”

    “是!”

    何顺低着头应命,不敢多说什么就立刻转身而去。

    他可不敢在陈太师身边多留,毕竟作为赵虞的心腹,他知道赵虞与赵伯虎的关系,如今得知陈门五虎之一的韩晫疑似被赵伯虎击败,甚至因此丧了性命,他也怕自己无意间暴露了什么。

    目视着何顺带着那几封信离开,赵虞这才关上书房的门,又走到了书桌旁,看着陈太师一脸木然地坐在那。

    思忖了一下,赵虞低声说道:“老大人,我与李小姐的婚事,要不……”

    听到这话,陈太师这才有了反应,抬手打断赵虞的话,摇头说道:“喜帖都送出去了,哪有取消的道理?”

    “我的意思是……要不延后?”赵虞犹豫着说道。

    那边‘义兄’韩晫刚死,他这边却大办喜事,这总感觉不太合适。

    “不必。”陈太师摇摇头说道:“喜事延后不祥,就按原定的吉日办。”

    顿了顿,他勉强挤出几分笑容补充道:“就像子正说的,或许这消息有误呢?”

    “……”

    赵虞与毛铮对视了一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