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年中

    第714章:年中 (第2/3页)

    王谡自然也知道三哥是在考验自己,闻言收起脸上的笑容,正色说道:“虽眼下朱武贼军据山而守,我方暂时攻不上山,但我认为贼军的士气并不能持久……他们被我军困在山上,无粮无水,只要困其一日,贼军士气必泄,介时我方再展开齐攻,必可一举击溃贼军。”

    “你不管夏侯鲁了?”章靖平静地问道。

    王谡正色说道:“我一直在密切关注夏侯将军,据我所见,夏侯将军占据山头,凭借吕僚的山寨抵御贼军,暂时应该无恙。……至于水米,我猜吕僚的寨中应该存有粮食……”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倘若贼军进攻山顶,我会立刻派人攻山,为夏侯将军分担压力。”

    “唔。”

    章靖点点头,看着山顶徐徐说道:“夏侯鲁麾下有五千太师军,确实足以抵挡一阵子,反而是贼军那边……”

    仿佛猜到了章靖的想法,王谡正色说道:“三哥放心,我已吩咐士卒就近砍伐林木打造鹿角等物,又专门派人盯着山上贼军的一举一动,若贼军想要突围,我必不会叫他得逞。”

    “很好。”

    章靖满意地点点头,

    就在他点头之际,王谡又说道:“其实相比较山上的泰山贼向山下突围,我更在意对面的援军……今早朱武发现二哥率骑兵赶来,居然下令麾下贼众上箕屋山死守,自投死路,我猜他多半是想请来援军,在这边与我军大打一场。”

    “很好。”

    章靖再次满意地点点头,神色愈发欣慰。

    他不禁心说,别看这位兄弟以往只是读过许多兵法,并没有多少实际领兵作战的经验,但今日看来,这位兄弟考虑问题还是挺缜密的。

    当然这是好事,在他四弟韩晫兵败身亡的当下,眼前这位最年轻的兄弟必须尽快成长起来,独当一面……

    一想到‘最年轻的弟弟’,章靖当即就联想到了他们家中的‘老六’——出于多年的习惯,他一直将王谡视为最年幼的弟弟,但事实上,如今最年幼的兄弟,应该是他们兄弟中的老六,颍川都尉周虎。

    当然,那位最年幼的兄弟无须担心,他早已有了能独当一面的能力。

    『待日后平定江东,朝廷多半会派人驻军江夏、江东二处,不知介时居正是否会被南调……』

    章靖心下暗暗想道。

    随后的几个时辰,王谡按部就班地下令攻山,攻势不急不缓,意在消耗山上泰山贼的斗志,只有当泰山贼奋力攻打山顶的夏侯鲁一部时,他才会下令猛攻,意在分担夏侯鲁的压力。

    在他的指挥下,泰山贼上不能上、下不能下,贼军中逐渐开始弥漫一股恐慌的气氛,好在朱武提前告诉众人他已派人去请援军,用援军压制住了麾下贼军的恐慌。

    但即便如此,他麾下贼卒的士气也在逐步瓦解。

    对此,朱武与张翟亦有些后悔,后悔二人不该为了想要一口吞掉夏侯鲁那五千太师军而冒如此大的风险,害得现如今他们进退两难。

    但此时后悔为时已晚,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鼓舞士气,为接下来与山下晋军的恶战做准备——若周岱与陶绣赶来支援,则他们一鼓作气杀下山区;否则,他们已决定今晚尝试突围。

    转眼便到了下午,陶绣急匆匆率领援军抵达了箕屋山一带。

    不得不说陶绣确实有几分小聪明,他猜到晋军将主要兵力部署在箕屋山的西北侧,于是他便从南面而来,率领贼军来到了箕屋山的西南侧。

    而此时箕屋山的西南侧,就只有千余太原骑兵在那边游荡,一方面监视山上贼军的动静,及时向本阵禀报,一方面则负责追杀试图下山逃亡的泰山贼。

    这千余骑兵,自然无法与陶绣麾下成千上万的贼军抗衡,因此太原骑兵们纷纷退让,派人将消息送至本阵那边。

    “报!箕屋山西南发现大批人马踪迹,观旗号乃是南贼王陶绣,数量恐怕有一、二万人。”

    “果然来援了……”

    听到禀报的王谡毫不惊慌,毕竟他早先就猜到了。

    他一边下令骑兵再去打探,务必要打探清楚陶绣贼军的具体数目,一边与章靖商议:“既然陶绣来援,朱武心中多了几分底气,可能会与我军大战一场……”

    “求之不得。”章靖闻言冷哼道。

    他晋军几时怕过泰山贼?此前的一切失利,无非就是泰山贼东躲西藏,四处出击,令他们疲于应付罢了,倘若是在平地上正面交锋,他晋军怕过谁来?

    而与此同时,朱武、张翟、吕僚三人也得知了援军到来。

    朱武还难得夸赞了陶绣一句,认为陶绣还算是有远见的。

    相比之下,片刻后见到他与张翟的陶绣,就没有这么好脸色了——当然,大敌当前,陶绣也不想与朱武、吕僚几人发生什么不愉快,他只是摆出了一张臭脸,借此表达心中的不快。

    对此张翟私下拉着陶绣道歉道:“劳烦陶天王百里来援,实在过意不去,待这场仗过后,我与东天王、吕天王,定当向陶天王陪酒致歉。”

    陶绣听罢冷哼一声,但面色总算是好看了许久,他皱着眉头问张翟道:“先不说这个,你等打算怎么办?与晋军厮杀?”

    可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