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结局

    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结局 (第1/3页)

    随后,就拿出去了早就准备好了的牌匾,牌匾上面写着三个大字,“育人堂。”这个名字,放在杏花村来说,还是算得上是一个令人寻味的名字,毕竟这里的人们没有多少知识,所以这三个字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算的上是值得好好的探究一番了。

    育人堂的这三个字,其实意思是很简单的,也就是说,教育人们的书墅,也就是育人堂。堂的意思的话,也可以理解成为家,就是教育知识学做人的家。虽然这个地方,没有实物质的要求,但是对于村子里面这些人精神上的要求,这里面的书的道理,还是可以的。

    这里面,以后就会用来给杏花村的子子孙孙们上课,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修身养性,如何看待世事……

    当然,其实这些就算不来这里,到了一定的年纪都是会懂的,可是知识,就是不一定得了,俗话说,学无止境,这里,也自然是一样的。育人堂,主要是用来教育人们知识的,至于其他的大道理,还是要靠自己的事情里面去领悟,体会。或者从书里面,找到一些相似的事情,去领悟,去体会。

    海瑞也是很快就把牌匾给弄好了,随后,就让那些孩子们进去听一堂课,那些人们听到了之后,疯了一样的朝着里面走进去,然后抢到了座位做到了里面。

    当然这不是正式的第一次上课,只是试着听一下课。丁香今天也是早早的来到了人群中,听到了海瑞这么说,丁香也是就进去了。

    进去时,海瑞看到丁香在这里,然后对着丁香笑了笑。丁香发觉有人在看她,一回头看见了正在对着她笑的海瑞,丁香也是回以一笑,然后快速的走了进去。

    丁香进去的时候,还有一个位子,丁香就赶紧做下去了。毕竟书墅里面,已经有很多人了,只是这个位置,不那么的显眼,没有被发现而已。

    不过相信,如果被人看到了肯定会过来抢的,所以丁香就赶紧坐下了,而那群没有座位的人,也只能站在了后面。

    那个教书的老先生过来了,长得很是和蔼可亲,脸上有很多的皱纹。下巴下面还有一大把白花花的胡子,这个样子看起来,很像她们之前所听到的那些城里面的教书先生。

    这个先生看起来很有学问的样子,带着一个圆框大眼镜,有一双好像是能看透人们一切小心思的眼睛。这双眼睛长得有些像猫,给人一种灵敏和警告的感觉。

    先生拿起了课本,看了看这群人,随后就念了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而村子里面的人都是第一次听课,自然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的,那个老先生看了看村子里面的人,然后就无奈的说了一句:“跟着我念。”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次只念了一句,或许是因为知道村子里面的人都是第一次上课的,所以念的就是很慢的,可以看得出,这个老先生是很善解人意的。

    而村子里面那些进来试听的人,却也是没有几个人听懂了的,听懂的人跟着念着:“清明时节雨纷纷。”

    而那些没有听懂老先生说的什么的人,也是没有办法,跟着那些微弱细小的声音,然后鱼龙混杂的念着:“清明时节雨纷纷。”

    虽然声音很杂乱,但是对于村子里面的这些人来说,已经算得上是好的。老先生看到他们念成这样,对于老先生这种一个读书的人来说,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老先生也是没有办法,让村子里面的人回去念这句话,明天来正式上课。

    说完了之后,老先生就走了。老先生走了之后,坐在这里的人很是兴奋,都好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一样的,很快就走开了。而有的人,却是去请教刚刚老先生那句话说的什么,可以看得出,还是有人是因为知识来认真学习的。

    丁香看到了那个人,淡淡的回答的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那个人看着丁香,说了一句谢谢,然后就走了。丁香也是没有管其他人了,也是自己就直接回去了。

    在路上叹息到:“今世和前世的情景,真的是大不相同,明天就是第一次上课了,真的是期待啊。”

    走的路上又在心里面小声的说道:“这一世,可是千万不能重蹈前世覆辙了。”

    随后,就快速的朝着家走去了。

    第二天,就是正式的听课了。那群人们来到了书墅里面,一大早就来了。至于昨天先生让读的课文,按照村子里面的这些人的性子,也没有多少人会读,就算读了,也肯定只有两三分钟,这一点儿丁香是知道的,她倒是很好奇,今天这个老先生会教什么。

    老先生在人还没有到齐的时候便已经到了,至于后来的那些人儿,表示一个一个的被那个老先生给说了一通。然后一个一个的进来,进来之前都用怨恨的眼神看着老先生,只不过也是不敢表现的那么的明显,不然被发现了的话,那可就是糟糕了。

    很快,老先生就进来了,进来了之后,就让坐在房子里面的人们读昨天的那个书。村子里面的人们七嘴八舌的读道:“清明时节雨纷纷。”

    老先生听到了这个声音,脸色难看极了,不过后面看了看我们,又看了看四周的环境,叹了一口气,教了我们整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句诗从老先生的口中脱口而出,但是一字一词一句都是特别的有腔调的读出来的,就是特别像茶楼里面说戏的那些人。

    先生说的这句诗,看起来虽然特别的简单,可是对于这群村子里面的孩子,可就是特别的困难的。可是,面对于老先生的眼神,让人害怕,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凭着记忆,七嘴八舌的念着。

    而有那么几个人,平时间在家里面就是被父母给惯坏了的,自然性子不是很好的,念了一会儿就不念了。而张氏的儿子,顺小子,却也就是更加的调皮捣蛋,还去骚扰别人。

    “哎,这个老先生教的什么嘛,什么乱七八糟的,又难听,又难念,还让我们背下来,真的是,开什么玩笑嘛,哼,你说是不是?”顺小子看着旁边的那个男孩子说道。

    那个男孩子本来是念的很认真的,但是听到了顺小子这么一说,好像也是赞同了顺小子的观点,点点头。然后没有念了,和顺小子玩起了游戏。

    他们在玩剪刀石头布,玩的可高兴了。那个男孩子忍不住笑出了声,被老先生给看到了。老先生看到了那个男孩子和顺小子,然后立马就瞪了他们一眼,警告他们读书。

    他们没有办法,只好又假装的念起了书,实际上,早就是不知道念的什么。等到老先生没有再看他们的时候,他们又是开始玩起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的非常的高兴。男孩子和顺小子这次都忍住了,他们两个都没有发出一点儿的声音。

    可是那个老先生的眼睛却是非常的灵敏,就像是猫一样的。很快就拿起了戒尺走了过去,戒尺是用来量东西的,这一点是他们知道的,然后还有一点儿,就是用来惩戒人的,这一点,他们也知道。

    当那个男孩子把手伸出来和顺小子想继续玩的时候,那个老先生的戒尺。说时迟,那时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