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好雨知时节

    第525章 好雨知时节 (第2/3页)

    虽然身心有些疲惫,但李元庆却没有太多睡意,站在小坡上一颗大树下,迎着清冷的夜风,俯视着周围的风景。

    此役,明军总共不足二十人的伤亡。

    其中,阵亡者十二人,有两人还是因为逃跑太急,不甚从马背上跌落摔死,多是满桂部的儿郎。

    李元庆的亲兵这边,只有三人受了轻伤,还多是砍伐木柴、打制简易标枪时,被树林子划伤,基本就可以忽略不计。

    此役,战果虽是寥寥,但却是为李元庆和满桂部的合作,开了一个还算是可以的好头。

    而有了此次与满桂部的协作,李元庆也更明了了传统明军的战力。

    当然,或许也是因为此次事情太急,诸多后续兵种、火力,没有跟上,满桂无法完全施展开来,遮掩了一部分他的锋锐。

    但满桂这些士兵们,基本都要算他的亲兵了,尤其是骑兵弓箭手,竟然也是这般规模……

    更不要提,关宁大多数都是新兵了。

    这样的兵,这样的军队,守守城,打打顺风仗,或许勉强还可以维持,但若是真要是硬仗,这……

    李元庆忽然有些好笑。

    袁督师当年所谓的‘五年平辽’,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是谁?

    是谁给了他这么大的勇气?

    难道,他自己不知道他自己治下的关宁军究竟是什么规模么?

    或者说,袁督师只是将祖家、吴家的几千家丁,当成了兵,其余的部队,都是炮灰和空气,可以选择隐藏起来看不见么?

    虽是已经到了三月,但夜风依然非常清冷,即便有树林子的遮掩,还是无法抵消大部分的寒意。

    一阵阴冷的林风掠过,李元庆不由也打了个寒战,但脑海却是更加清明。

    历史已经证明,文人领兵,就是大明最大的悲剧。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明的文人阶层没有真正的精英,只不过,受到传统教育、以及固化思维模式的限制,大多数的文人精英们,搞搞人,弄弄风月,在皇帝面前演戏看,这是他们的强项。

    但若论到真正做事情,这些人……

    李元庆也不记得,到底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想做忠臣,就得比奸臣更奸。’

    按照大明此时的大环境,文人想要真正做事情,起码要具备几个关键性的要素。

    首先,必须有远超越常人的能力、见识和手腕,真正知兵,懂得如何治军,如何打仗。

    再者,必须要有关键而清晰的政治头脑,懂得保护自己,而不是一味的为了大局而随波逐流。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心必须要狠,手更要黑,而且要快。

    只可惜,在大明,能做到第一点的,为数不少,但能将第一点和第二点兼顾的,那恐怕用放大镜也找不到了。

    至于最关键的第三点,那只能是奢望了。

    李元庆也有些庆幸,命运的造化,让他能来到了这个时代。

    更让人庆幸的是,在他的拼命努力下,不论是辽南还是辽东,都走在了正确的轨道上,即便两地还有诸多的地方不够完善,缺医少药的,物资严重不足。

    但在此时这种状态,两地暂时维持,正常运转,都没有太大的障碍。

    而辽西这边,李元庆虽然现在还插不上手,但有满桂在,却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