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事。

    收藏趣事。 (第1/3页)

    我最喜欢收藏书,有时也见到各类的小器物,有的古色古香,有的玲珑精致,令人爱不释手,也忍不住买下。

    但过后让行家一掌眼,往往是新仿的,于是越越有破绽,越越不上眼,就拿来送人了。

    比如,我曾在地摊上见到一颇似白铜制的小拨浪鼓:工艺满精,一根比香烟略粗的圆铜杆,上下两个小鼓,鼓边各拴两根绳,摇晃起来扑通有声,和舞台上、连环画上的一样。

    有好几个人充满兴趣的围观着。我了一会,生怕错过,问了价钱,当即买下,连价也没还。

    事后,让行内朋友一,当头一盆冷水:这是地道仿品。我开始不以为然,可是地摊上不断出现一模一样的东西,价钱也越来越低,最后低的都使人怀疑连材料钱都不够。

    这样的事有过几次,我就很少碰这些东西了。但是也有例外,有时也能碰上一件珍罕物。

    尽管这样的机会不多,一年有个一回两回的就不少了,这就是拣漏了。

    要是三天两头的遇上,那不早就发了?之一象牙烟嘴那是在好几年前。

    一个周日的上午,我在化市场上逐个摊位浏览,没有入眼的就走过,感兴趣的就仔细审视。

    突然,在一些杂件到一个象牙烟嘴:这是个有年月的象牙制品,装香烟的一端被烟灼的有些焦糊色,还有些纹状细条,这在行内说法是

    “笑了”,这是有一定年月的特征。这个烟嘴最大特征是比一般的要大,粗端有拇指般粗,有近一扎长,拿在手里,很出味,象三十年代上海滩上的大亨。

    我不抽烟,用不着这东西。但觉得送给抽烟的朋友,肯定会非常喜欢。

    遂询价,还价。以摊主报价按拦腰砍再加一成成交。给几个朋友了,都很喜欢,喜欢它的那种气派,一物在手,有种老大的豪气。

    特别是书画界人,更是欣赏有加。都说你也没用,送给我吧。正准备送人时,在把玩,上面隐约象有字,拿布一擦,果然是字迹,但让烟火气遮住了。

    沾上去污粉清洁剂,再用去污抹布擦了又擦,字渐渐清晰显现,乃是两行,每行两字:“赤水”

    “向左”。我也不明白,向朋友讨教,都说不出所以然来,有的说:赤水是地名,也可能是使用者的家乡。

    有的说,向左是方位,也可能是某种纪念------有天,一个搞字画收藏的朋友打电话告诉我,说有了出处,原来康生所作字、画上的题字,许多都是

    “向左”。他的笔名就是

    “鲁赤水”,据说是对应

    “齐白石”而起的。照此推断这可能是康生使用的物品。这件象牙烟嘴成了我的藏品。

    之二铁管王一个周末,朋友约我到邻近的平度市去。那里有北魏郑公碑,还有大泽山葡萄。

    这都值得一,但我们不是这,是当地的化市场。凌晨驱车,一大早就到了。

    化市场好气派,很大的一片全是二层楼房,一层是铺面,店主生活、居住在上面。

    我们先地摊,但见琳琅满目、铜瓷杂陈,和各地一样,都是仿品。到一摊前,有几册旧书,翻检多是民国版医书,把书放回时,眼前一亮,摊上放着一块怀表,薄而圆的造型,烤兰的表壳,黑泛兰,象二战的小手枪那种颜色。

    边上镶着两圈黄澄澄的铜箍。表面上的小时标示是很帅气的斜体阿拉伯数字,细长的时针、分针,镶在表心的轴上,秒针在表盘下方,有个小小的圆型刻度标示。

    整个表的造型简洁、精致、帅气,真叫人喜欢。询价。摊主报价不低。

    并一再说是村老人多年前从国外带回,一直用着,舍不得卖。这种故事在摊上听的多了,谁也不会往心里去。

    我对表也所知甚少,放下走开。在市场转了一圈,无入眼的东西。但心里对小怀表老放不下。

    我忽然想起一朋友是玩表的,遂找一背静的地方,给他打电话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