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赴死

    第一百零二章 赴死 (第2/3页)

踢一个连的大象,傅友德第一次犯了难。

    面对难题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往往会选择逃避,试图用逃避来躲避问题,用一个经典的词语可以概括,叫做蒙混过关。

    但是有一群人却往往不这么干,再难的问题他们都会迎面而上,他们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世上最难,不过人心。

    除了人心,其他全都是扯淡。

    只要不畏艰难,再难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解决。

    傅友德明显就是这类人,而且他还是这类人中的佼佼者。

    在大象的问题上,傅友德展现出了他过人的勇士魄力。

    他仔细研究了大象的弱点,他发现对付这群大象不能采取以往常规的作战策略,更不能使用近战方略。

    近战等同于自杀。

    对付它们,只适合于远攻。

    于是他让士兵拿出了手上唯独一种适合远攻的兵器。

    火枪。

    看过前面内容的人应该知道,元末时候的火枪还远没有我们现在的手枪这么好用,想使用它起码需要三个人进行配合,一个人在前面负责用自己的身体或者手臂托枪,一个人专门负责装置**,另外一个人在后面专门负责瞄准和发射。

    这就面临很大一个问题,它的速度和使用频率不会太高,甚至可以说很低,而且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闹不好会爆樘,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自曝。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很多明军装备了火枪,但是使用率很低的原因。

    它使用起来太过麻烦,而且瞄准率太低,杀伤力也一般,闹不好还会自保,这几大致命缺点严重制约它的发展。

    火枪在近战的话杀伤力还可以,就算盲打也可以杀到一片。

    但是这里面又存在另外一个致命的问题。

    它的速度太慢。

    和片刀比起来火枪速度根本占不到一点优势。

    在近战中如果用火枪和正面的敌人干仗,还没等自己的**装填完毕,对方的片刀已经杀到了眼前,这种形同鱼肉的做法跟自杀没有多大区别。

    在当时那种混乱的情况下,但凡有点脑子的人宁愿选择片刀和敌人对砍,也绝对不会选择火枪这种即笨杀伤力又极低的兵器。

    但是对付大象的时候傅友德充分挖掘了火枪的优点,因为对付大象根本用不着瞄准,大象的个头和庞大身体就是一个巨大的活靶子,而且它们本身行动缓慢,和人没办法比,人着急了可以想办法躲避,但是这些家伙想躲都没地方躲,只能用身体挨枪子。

    傅友德什么都不用干,只需要让士兵装弹上膛然后扣动扳机就可以,根本不必担心子弹会落空。

    发觉这一好处以后,傅友德让一部分人负责火枪猛轰,另外让一群人手持强弩(从元兵手里抢来的)负责打掩护。

    双方进行密切配合。

    而面对傅友德这种远距离攻击的策略,夏国的大象用它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

    牲口也怕疼。

    在巨大的死亡威胁面前,即便是身为牲口,它们也会当逃兵。

    而且它们当起逃兵来,战况比人还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