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4.战洛阳

    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4.战洛阳 (第3/3页)

    又败了,虽然晋朝早已经千疮百孔、生灵涂炭,整个中原地区处处民生凋敝。但是,广阔的疆域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它正应了这样一句话:瘦死的骆驼确实比马大。晋朝可以战败十次八次,重整旗鼓之后依然可以卷土重来。但是,刘渊的匈奴汉国就不能够,小国寡民,一次的战败就足以让他肉痛好多天!况且,两员大将一战而亡,南征这件事,不能不慎重!

    刘渊的撤军令随着这次战败飘然而至。

    但久经战阵的刘聪非常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作为主帅,他没有同意撤军,在给他爹的回信中把刚刚打败他的晋军扁的一文不值,“晋军少且弱,尚不足抗吾骑”,总之,失败纯属大意,进攻的脚步不能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和呼延翼等人的战死而停止。

    上一次南征的失败让刘聪颜面尽失,这一次,他怀着希望再次来到洛阳城下,渴望用胜利来洗刷耻辱,而不是再一次战败后灰溜溜地回家。

    面对赖着不走的匈奴汉军,防守洛阳的司马越除了固守毫无办法。但对于急于想打个大胜仗风风光光回家的刘聪,司马越的固守也让他毫无办法。

    没有办法的司马越只能待在城里吃饭睡觉搞娱乐活动,没有办法的刘聪却跑到了嵩山去祭祀以祈求上天保佑早早攻克洛阳。

    司马越的机会再次来临,他趁机命令部队攻打留守的匈奴汉军,斩杀大将呼延朗,安阳王刘厉因战败跳洛水自杀。

    少且弱的晋军又一次打了个大胜仗。

    上天没有眷顾刘聪,面子算是丢到家了。

    刘聪很无助,连续两次败仗之后,军队已经没有了斗志,无法再战,再待下去,等待他的只会是彻底失败的结果。

    但此刻,刘聪不敢回家。

    是自己坚持留下的,一直企盼着胜利,可迎接刘聪的却是再一次的战败,损兵折将!

    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虽然打了败仗,但刘渊很心疼,兵死光了可以再招,儿子却是要平平安安回家的好。

    于是,刘渊再次下达了让刘聪撤军的命令。

    如救命稻草一般,已经到了不得不撤的地步的刘聪没有犹豫,接到命令的那一刻,感叹了一声“到底还是爹亲!”背上早就打点好的行装,回家。

    但撤军的道路并不平坦,司马越派大将薄盛率兵追击,晋军经过两次胜利后,终于敢出城野战了,这一次不再是偷袭。而是硬碰硬的正面战斗。晋将薄盛赶上了王弥的军队,双方在新汲展开会战,王弥战败。

    连败三阵的刘聪,终于无可奈何地灰溜溜地回家了。

    在战争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永远是人的因素,数次胜利之后的晋军终于建立起来了信心与勇气,靠着这些信心与勇气的支撑,他们终于敢于和如狼似虎的匈奴骑兵正面交锋并取得胜利。武器,不是问题;体质,也不是问题。无数次的失败,问题就在于我们一盘散沙的人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