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27.胡汉本质

    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27.胡汉本质 (第2/3页)

的资料也只是一笔带过,一个字都没有多提。但是,与之相对应而生的另一道檄文“杀胡令”敝人却是知之甚祥的,我有理由怀疑:难道,“杀汉檄”会比“杀胡令”相差很多?

    只有在最血腥的屠杀之后,才会有最血腥的报复。当我们很多人在叫嚣着别人有多么多么心狠手辣内心阴毒的时候(可能那个人还什么都没有做),是不是该反思自己曾经做过的对别人造成的莫大伤害呢?要知道,只有对别人造成了巨大伤害之后,才会恐惧别人对他的报复!于是,自己就先歇斯底里了。

    不管怎么说,有了叛乱就该去平叛,尤其是当皇帝还掌握在被讨伐者手中的时候,更不应该持有异议。石鉴的平叛大军出发了,领军大将为大都督石琨、太尉张举、侍中呼延盛,步骑七万,分路进发。

    然而在两军交战之前,国都邺城的皇宫之内却发生了重大变故。

    首先是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河东太守石晖三人密谋刺杀冉闵、李农,未遂,事泄被杀。随后,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伏兵三千欲杀冉闵、李农。

    孙伏都所率领的三千人全部都是羯人,而且这三千人是在皇帝石鉴不知情的情况下集结的(请注意这一点)。如果说三个人的密谋并不能引起冉闵的重视,那么,三千羯人自发的行动足以让他思虑万分了。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羯人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就敢于和冉闵一战?每一次的深思,都会让冉闵惊出满身的冷汗。

    毫无疑问,孙伏都的行动失败了。虽然期间上演了一部“挟天子以令诸侯”(请示石鉴)的插曲,但丝毫没有改变失败的结局。谋略不如冉闵、李农;实力不如冉闵、李农;连人缘都不如冉闵、李农。计划还没实施,秘密已经泄漏,冉闵、李农的大军早就已经集结待命了。焉能不败?

    在孙伏都前来请示石鉴的时候,石鉴是站在孙伏都一边的。什么“国之干城”、“社稷栋梁”之类的赞美之词差不多都让石鉴说光了。但是当冉闵的军队破金明门强行入宫之后,石鉴的态度立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迅速和冉闵、李农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宣布孙伏都谋反,招冉闵、李农入宫,并下旨命令冉闵、李农讨伐孙伏都。

    不要小看傀儡皇帝的圣旨,有了它,哪怕是让去杀皇帝他妈,行动也代表了正义。在人情和法理上也就都讲得通了。嗯,有了圣旨,史家会让讲不通的地方也能讲得通。曾经,有一个卖草鞋的名字叫作刘备的人,靠着汉献帝刘协给他的“衣带诏”所带来的“正义”,一跃成为“汉昭烈皇帝”。“正义”所指,就是民心所向。

    前一刻的忠臣,下一刻就变成了叛逆。石鉴开始故技重施了。没有办法,历史从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孙伏都战败了,剩下的唯一作用就是替他所效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