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3. 抵定关中

    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3. 抵定关中 (第2/3页)

占据长安后,苻健遣使献捷东晋,并修好桓温。

    至于后来和桓温的战争,完全是政治上的需要,自立就意味着必须要再次反晋,本来就是出于政治考量的假投降,苻健表示反晋毫无压力!而桓温却是要捍卫王朝正统,对于叛变者不加以讨伐,何以申威仪于天下?于是就有了桓温第一次的北伐。

    其实,东晋朝廷接受苻健投降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明白苻健终会自立的结局。对于一个乱世枭雄,所谓忠孝节义,是工具而不是累赘。

    终于占据关中了,再也不用向他人低头,包括东晋也已经成为苻健用过了的洗脚水,该泼掉了!不过,在他的朝堂上却出现了颇为搞笑的一幕,军师将军贾玄硕等没能体察出苻健心意,也可能是故意为之:表苻健为侍中、大都督关中诸军事、大单于、秦王。苻健当廷大怒:“我官位轻重,非若等所知。”

    已经占据关中形胜之地,不自立待何?居然还让我做别人的臣子,难道我的反叛之心还不够昭然若揭吗?苻健表示很无奈,随即暗示贾玄硕等欲自立称帝之意。

    351年,苻健称天王、大单于,年号皇始,国号大秦,史称前秦,都长安,建宗庙社稷。

    352年,苻健即皇帝位,诸公进位为王,授子苻苌为大单于。

    在先后击败晋司马勋、谢尚、前凉王擢等人之后,苻健逐步消灭关中反对势力,在关陇地区站稳脚跟,实现了“占领关中稳固根基,进而东进争夺天下”战略构想的前半段。在击败桓温北伐军之后,前秦更是拥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和桓温的对决是苻健入关中以来最为凶险的一战,若不是桓温犹豫徘徊导致粮尽退兵,前秦几近亡国。不过在追击过程中,前秦太子苻苌战死,为苻健晚年的变乱和暴君苻生的登基即位埋下伏笔。

    苻生是个独眼龙,更是个混蛋,从小就很混的那种,“幼而粗暴,昏醉无赖”(《十六国春秋》)。在七岁那年,其祖父苻洪戏之曰:“吾闻瞎儿一泪,信乎?”苻生当即大怒,拔出佩刀自刺瞎眼,出血,曰:“此亦一泪耶!”

    七岁小儿能如此做派,真是英雄了得,当时就吓傻了苻洪,于是鞭之。苻生回道:“受得了刀枪,扛不住鞭打!”苻洪回答说:“再这样干,就罚你做奴隶。”(汝为尔不已,吾将以汝为奴),苻生对曰“可不如石勒也。”成了奴隶,岂不是要和石勒一样了!

    这段故事发生的时候,石勒还没有死,石虎尚还要俯首听命,况降将苻洪乎!直吓得苻洪急忙跑过去捂住苻生的嘴,慌张到连鞋都来不及穿(跣而掩其口)。

    童言固然无忌,但童言也同样彰显精神,体现性格(此儿狂勃)。事情以苻洪想要杀死苻生却在苻健正要动手时被苻雄阻止而结束。苻生捡回了一条命,后来,他用这条捡回来的性命要了很多人的命。

    长大以后的苻生,力举千钧,雄勇好杀,手格猛兽,走及奔马,击刺骑射,冠绝一时。桓温北伐前秦时,苻生第一次上战场,单马入阵,所向披靡,搴旗斩将者前后十数。

    能够骁勇如此,苻生也算是少有之悍将,只不过,只有战场才是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