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隔法异成

    第十节 隔法异成 (第3/3页)

围百姓及所有玄门弟子闻名远避的地方,而在悟明等人的心中,将道宏逼入此地,就等若杀死他无异。而的确,道宏退入谷后,很快便与谷中浓厚如胶的阴气产生感应,引来的阴灵的追逐,并因他们的影响而渐渐迷茫。

    (道宏…)

    终于清楚的接触到当初自己曾模糊感应过的东西,释浮图心中剧震,却强行压住,坚持着“浏览”下去。

    (只凭一些游魂野鬼,怎可能把你这样影响,一定,还有什么东西在后面…)

    正在释浮图脑中活动的道宏,此刻已经开始重击自己腹部,感觉到这是道宏的手“第一次”沾血,释浮图痛苦之极,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坚持着看下去。

    此时,道宏的意识已渐渐混乱,可是,那自觉为“诛宏”,无比执着的意志却愈显坚强,向着四面八方不住散播,那种杂夹着“忠诚”及“愤怒”的感觉,令坚定如释浮图也要不自由主的全身颤抖。

    (嘿,好象,就是这个了…)

    感觉细密,释浮图在战粟的同时也察觉到了异样,察觉到了因为诛宏的意志,有什么一直深埋在死狱谷底的东西好象正在被唤起,正在做出呼应。

    (但,会是什么…)

    瞑想中的世界里,当诛宏的意志不住扩散时,他的血也在不住流出,注入地面,而,这就使已被释浮图感觉的反应更加激烈,阴灵们聚集的浓度越来越高,同时,地面也开始轻微颤抖,很清楚的,是有什么东西正在从地面下涌上来。

    因为流了太多的血,也因为所有执念都集中于内心进行战斗,诛宏是在到地面已出现明显开裂时才发现了异样,可,这并不妨碍他以极快的速度做出反应,抢近裂缝,同时占据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掩体,他注目地面,想知道到底什么事情正在发生。

    在两人的凝视下,地面愈裂愈大并有血色的浓烟涌出,最后,当烟雾散开时,出现在诛宏眼前的竟是一块巨碑,一块由两具骷髅合抱,极形破旧,也不知被埋藏了多久的古碑。

    那碑上,用血一样的笔划刻着触目惊心的文字:

    “天以万物予人,人无一物荐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七杀碑!!)

    震惊,使释浮图再没法保持禅定,一下子自那种旁观的状态中退出,不能再察看下边发生的一切,可是,他却没有再努力回去。

    一,是因为这样的冲击使他也极不好过,按压着微微作痛的太阳穴,释浮图需要休息一会。同时,也因为已无此必要。

    到底发生了什么,他终于明白。

    (原来,他们到底是回去了,与他们的兄弟躺在了一起,原来是这样,道宏,他真得得到了“地狱道”…)

    “地狱道”,一个已在历史中渡过了千多年,开始褪色的名字,可过去,它就曾使人闻风丧胆,曾经导致过无数的死亡。

    车周山一战,老十三营大势尽去,却不代表每个人也倒下,在部分残兵逃向山内的同时,也有人向外突围,之中,还有着老十三营的重要人物,在那种混乱下,虽然大军最终尽没,可少数有强大实力的人物却能够成功逃脱。

    名为革里眼及四天王,这两人在当时皆有第八级力量,都是老十三营的核心人物,却皆只是冲杀猛将,悲痛于同袍们的陨灭,又知道已是势不可为,他们竟做出决定,要研究出一种最强的“杀人武功”来进行报复。

    既然自己已经不可能统治天下,既然天下已注定将是别家的私物,那么,至少要让他得到一个较为破烂的天下!

    花费一年时间,他们将当初老十三营的诸门武功分解改造,更尽力于将各自的杀伤力发挥到最高,每一招每一式皆只求杀敌,最终,他们终于成功,在天下掀起一番腥风血雨。

    所到之处,尸骨如山,更可怕的是他们两个竟将“杀戮”当作一种游戏,曾将数百名刚被录用的小吏集结起来,任意的在墙上划下一条血线:若比那血线高的便斩去多余的头部,若比那血线矮的便生生的将腰部拉开,一番折腾下来,数百人中竟只有三人得生,眼睁睁看着两人狂笑而去。

    如此肆意,两人便招至天下共愤,引来各路强者追杀,但两人皆是阵前猛将,久经战阵,也知兵法,自然不会这般容易被降服,各路人马数次围剿无功,反而被他们逆袭数次,伤损甚多,当中更有一次,将整座佛寺屠灭之后,他们在寺中一块碑材上刻划文字,即“天以万物予人,人无一物荐天,杀,杀,杀,杀,杀,杀,杀!”人称“七杀碑”更似是对两人行为的解释,其时大大有名。

    两人在天下肆虐七月有余,便忽告销声匿迹,再无出现,虽然各方势力多番调查,却都没法弄清两人究竟何往,最后也只好不了了之,成为大夏史上有名悬案之一。

    直至今日,坐禅石洞的释浮图在解读诛宏记忆时,终于弄清楚当年两人下落,也终于明白道宏身上因何会有如此以杀戮为功的力量出现,跌坐片刻,他缓缓调息,将心中重又调至清净如水,方长长吁出一口粗气,站起身来,不觉已又想到诛宏。

    (道宏,你的经历我已感同身受,亦能明白到今天一切究竟如何而至,但此刻,应该也正在分析我的“回忆”的你,正在希望知道我为何会由生到死,又由死到生走这一遭的你,却又何感受,有何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