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黑冠摩尼

    第六节 黑冠摩尼 (第1/3页)

    第六更如期而至了啊……不过,说实话,真有人相信过会有第六更吗?

    @lstbbls袁元就是元元啦,妄心的作者,这本书很有想法的说,非常值得一看,而且也比较肥了。

    ~~~~~~~~~~~~~~~~~~~~~~

    帝大中十七年,四月初七,袁州,云霄山脉。

    “从这里到武荣,正常大概要二十天,但如果没有卡大姐拖累的话,凭三位道爷的身手,缩短一半不成问题。”

    曾经在袁州地方为大豪,曾经在袁州地方为武官,曾经在袁州地方引兵征战,曾经在袁州地方东躲西藏,马道空加入队伍当中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卡门的价值顿时发生了极大缩水。马道空也毫不犹豫的在运用这点长处,用他私下向张元和表忠心的话说就是:“小人生死,全系三位道爷,若无三位庇佑,我纵然到了武荣,也随时能被抓回去顶缸。至于那女人……夷人德薄,未受圣人教谕,岂知以忠事主的道理?”

    如果是张元津的话,多半会回上一句:“没错,吕大他们就是不懂这个道理啊!”但张元和就不同,虽然心里也是一样的想法,他却能够微笑的表示赞赏,并对马道空的忠诚加以勉励。不过,私下,他倒也对张元空说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人已经胆气尽丧了……倒是可用。”

    至于对卡门,本来并不喜欢她的张元和反倒转变了态度,并建议张元空对她展现更多的信任。“这难道不是最好吗?我们没必要去费心考察这两个人的忠诚或背叛了,他们……会相互监督,用极大的热忱,与责任心。”

    太阳已将落山,回头再见不到武明城墙,脚下地面仍在一路走高,两侧峰群也渐显稠密,这正是马道空建议的那条“凭三位道爷的身手”才能走的道路。

    袁州之地,尤其是袁南之地,自古以来便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所谓城市,不过是先民们依托水路,在山脉相交的平缓处建立起的一个个聚居点而已,也因此出现了“山田”、“梯田”等等因地制宜的创举,对袁州之民而言,如北方桑、芹诸州那样沃野千里,万亩麦浪的景象,永远只能停留在美好的想象当中。从武明到武荣,直线不过三百余里,但要绕开横亘期间的诸多山脉,便得把旅途延长到三倍之数,那怕是中途能够使用马车和船只,也必然会消耗大量时间。

    最终,张元空决定由山中小道穿行,至于马道空担心的那个因素……

    “笑话,大姐姐什么世面没有见过?想当年,我和那些山地蛮子在海之山脉里面躲来躲去躲黑森林佣兵……那个雪山,可比你们夏国这些山带劲多了!”

    “那只是因为你没去过青州罢了!”

    之后,事实证明卡门并不是全然的吹嘘,崎岖山路上的步行显然没有对她造成困扰,情绪高昂的她甚至时不时还会用异国语言唱几支小调。那怕是已在山中步行了整个下午,也没有显出疲态。

    “再走一会,就该打尖了。”

    据马道空的介绍,前方大约还有五六里路的样子,会有一处山民的聚居点,可以在那里休息。

    “他们也是经常和山外人打交道的,这山里虽然不怎么出皮子,但有好草药,也有好茶树,虽然道路难走,但也常会有跑单帮的进来。”

    ……然后,四个人就拦在了前面。

    站在最前面的人看上去足有七八十岁样子,脸上的皱纹深刻若山间沟壑,雪白的头发自脸颊两侧披下,还带着微微的卷曲。他两眼如睁似闭,拦住去路,却不开口。

    “马香主,久违了。”

    开口的人,站在那老人身侧,大约四十来岁样子,一身短打收拾,身材高大,锐目短须,肌肉虬结,盯着马道空只是冷笑。

    看清来人样子,马道空脸色顿作惨白,不自禁的身子一战,已将力量提起,道:“……石三使爷?”却旋就省起,正转身向张元空道:“道爷,这位是摩尼教的石天石离际使……”却见张元空已先道:“刘黑冠……刘教主?”一句话说出,张元和张元津已是齐齐变色!

    ~~~~~~~~~~~~~~~~~~

    景、祆、摩尼,并称“三夷之教”,皆属西来,并出夷方,虽经多年努力,却都没法在大夏“红花绿叶白莲藕”的稳固结构中找到在故土时的感觉,被排斥,被嘲笑,被歧视……这种共同的命运,使得在故土时相杀相残的三教,居然在这万里之外的异域找到了和平共处的办法。

    在多数夏人眼中,这三教并没什么甚至分别,穆护,景主,胡天神,查拉斯图特拉……这些古怪的名词,根本就是同一个宗教嘛!只有少数有心或认真的人,才能够分出这三教在神祇、教义、经典等方面的区别,而如果还能够知道他们各自在传教、发展上的不同思路,那简直便可以称得上夷教专家了。

    曾有人评点三教分别,说他们“景以巧、祆以闭,摩尼以化。”意思是说,景教最为灵活,百计改造自身,托佛依道,谨事权贵,只消能说人昄依,则百事可为。祆教则最为自闭,根本不主动对夏人传教,更不要说和景士们一样奔走宫禁出入贵室,几乎演变成了少数夷人内部的小圈子,也就是近年来出了个常雁辅,才开始在夏人中有所发展。摩尼教则与两者又都不同,极力传教,却根本不走上层路线,一头扎进民间,虽然没能挑战三位一体儒道佛的坚固地位,却在底层挤占了大量如一贯道、白莲教、五通神等民间教门的位置,甚至与太平道也进行过激烈的信徒争夺,而偏开放的教义与多神化的谱系,更帮助他们的信仰与理论迅速外释,比如此前二十年间掀动东南的白云菜,那便是正儿八经从摩尼教中分化而出。

    这样子的思路,使摩尼教的传播与信众一度远远强过了景教与祆教,但也正是这样子的思路,使得他们几乎就陷入灭绝的危机。

    当白云菜之乱掀起,当太平道高调介入,当一切动荡终究还是被镇压下来,清算便随即来到,帝京、世家,乃至佛道,都觉得这东西散发的气息危险而又熟悉,甚至有人定调说:“此或异域之黄巾哉?”

    在当时,冲在最前面的就是神霄诸道,而当压力最大时,甚至连景教与祆教也不顾“我们都非孤岛!”的警告,而认真考虑是否要放弃这本来就没什么历史渊源可言的盟友时,黑冠摩尼,终于从摩尼教总坛的大光明船中走出。

    ……一直以来,摩尼教的战力都是三夷教中最强的,有两际、三使、五明子,白冠摩尼拂多诞是全教之长,精神领袖,他精通教义,口才出众,充满热情,有着难以形容的感染力,曾有过只用一次布道就发展了七百名新教徒的经历。往下则是拒际使赵迎,侵际使阎沙与离际使石天,皆有七级力量在身的他们,各掌一方形势,黑冠摩尼虽为尊长,但若论到直接掌握的力量,还不如三人中的任何一个,但他手中却有直属教主的五明子,即清净气子、妙风子、明力子、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