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装甲行星

    第十六节 装甲行星 (第2/3页)

,没有发现确切的生命迹象,但面对看起来天地未开的‘混’沌未知世界,姜子钺还是小心谨慎,以防不测。

    从太空中对星际行星“易”进行全面遥感时,科学家们并没有太多的收获。这时一个表面崎岖的星球,尽管火山活动频繁,但由于大气的对流和陈维茵早前登陆时证实曾经存在的水,使她的表面受到严重的消蚀,变得沟壑。

    庞大的行星表面没有多少可以称之为平原的地方,就连这一次科考队登陆的高地,其实是一个面积巨大的、高度很低的平顶山。早前的太空遥感一度发现微弱的、具有生物特征的红外辐‘射’,但随后陈维茵带队登陆后也没能发现生命迹象。后来重复进行的几次全面遥感,这种令人兴奋不已的红外辐‘射’也消失了。

    现在就断定这是一颗死寂的无生命行星还为时尚早。虽然星际行星“易”离最近的人类已知恒星都要一千多光年,行星表面平均温度维持在摄氏零下一百度左右,可是行星内部散发出来的热量在理论上还是能够形成生命的条件,毕竟零下一百度并非生命的绝对禁区,而浓密的氢气大气也起到保暖的作用,这就更加增大了生命存在的可能。

    对于这颗星际行星原生生命产生的最大障碍很可能是低碳,其表面的碳含量远远低于英仙旋臂星际里其他已知行星的水平。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所有地外生物中全都是碳基生命。无论是“太极”行星奇特的“大圣金箍”上的森林生态系统,还是“新拜占庭”行星的海洋生物链,都完全可以用地球生物学的经验和理论解释。

    尽管罗辑上和一些不为人类主流意识认可的理论并不否认非碳基生命的可能,但是基于近千年来的星际探索,绝大多数科学家已经不得不拜服在“碳沙文主义”的大‘棒’之下。

    然而单凭行星表面的低碳,并不能武断地推论这是一颗不可能存在碳基生命的行星。因为行星表面之下仍然充满了‘迷’团。

    早先的登陆中,轻型的钻探设备无法深入行星地表海拔之下一百米之下。在地下一百米处,合金钻头好像碰上了无比坚硬的东西,停滞不前,并且严重磨损。而高能‘激’光束,也无法再向下烧灼,所有的能量都被一百米下的物质吸收。这种神秘的现象令到又一次登陆的人类科学家,几乎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地下的更深层次探索上。

    伯恩斯坦很快就组织了大部分人马,带着机器人和各种重型设备,下到登陆场所在的平顶山下。

    在山的东北面有一段地势平缓的宽大河‘床’,上面布满了表面光滑的鹅卵石。这些鹅卵石的存在有力地证明了这颗星球上存在过大量流动的水。但新罗马帝国的科学家暂时放下对已经看不见的水的兴趣,在河‘床’上清理出一片空地,竖起钻井,准备‘弄’清楚一百米的钻探极限。因为如果‘弄’清了地下的神秘物质,也许就可以找到水消失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认识这颗星际行星的构造。

    然而,令科学家担心的事还是出现了。科考队仍然没能钻透地下一百米,确切地说,这次只钻到了八十七米多一点,因为钻探的溪谷比上一次钻探的地方低,也低于这颗行星的平均海拔近二十三米。这个星球的表层之下似乎有一层人类现有技术还无法穿透的物质。

    内心充满疑‘惑’的科考队领队乌尔夫·伯恩斯坦不得不向指挥官姜子钺提出新的勘探计划。

    “您的意思是要进行全球范围的人造地震测试?”听了伯恩斯坦的简述后,姜子钺问道。

    “是的,少校。我计算过了,以最小威力的爆炸等级来计算,需要在全球万千个面积均分点上埋设炸‘药’。所以我需要你的人帮忙。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查明地表之下那层无比坚硬的物质的分布情况。”

    姜子钺犹豫了一下,又问:“教授,目前您对这种物质的分布情况有什么想法吗?”

    “我怀疑这种物质构成了这个行星的一个地层。”

    “您的意思是这种物质包住了整颗星球?”

    “是的,我是这么猜想的,但是没有证据。这种物质连地震‘波’都能屏蔽,所以做一个全球范围的地震测试就能证明我的猜测是否正确。”伯恩斯坦接着提醒姜子钺,“少校,还记得吗?我们向敌人舰队发起第二轮‘空间风暴’之后,我向你报告从‘向量’三号上侦测到的奇怪现象。”

    “记得,您说按照正常情况,敌舰在‘空间风暴’的作用下,应会撞上‘易’行星。可它们却莫名奇妙地绕过了这颗行星。”

    “是的。我现在也怀疑,那次诡异的现象跟眼下我们钻不动的这层东西有关联。”

    “这么说来,这颗星际行星还装备了一层我们无法穿透的装甲。”姜子钺打的口气变得十分严肃。一颗原本就属于特别天体的星际行星,如今却接连在他们面前冒出一个接一个的‘迷’团,令他惊奇之余,也感到莫名的担心。毕竟未知总是会带来恐惧感。

    “如果这种物质真是全球平均分布,就像我猜测的那样,那么我们真的面临着一颗装甲行星。”乌尔夫·伯恩斯坦却显得兴致勃勃,未知对科学家而言则意味着新的发现、新的突破。

    “装甲行星?”姜子钺还是显得很吃惊,伯恩斯坦用这种颇具军事意味的词汇来形容这个未知行星,令他内心加重了因为未知带来的恐惧。

    “少校,你认为我的新计划怎么样?”伯恩斯坦转到正题。

    “我理所当然地支持。”姜子钺赶紧回答。如今已经没有了联邦舰队的威胁,所以身为军人完全有必要服从科学家的决定。

    接下来的五个小时里,在姜子钺指挥下,太空中的舰队成员和已经登陆的陆战队队员协同行动,搭剩空天飞机在伯恩斯坦划定的“易”行星表面六万个地点埋设小当量金的属氢炸弹和地震探测仪器。

    随着一声令下,星际行星“易”,这个体积将近地球两倍的巨大星球表面上六万个地点同时发生了爆炸。强烈的地震‘波’沿着表层的岩石和砂土传遍全球。

    尽管穿着厚重的动力装甲,脚底下还隔着带辅助推进器的防雷靴,但是姜子钺还是明显感受到来自地表的震动。他突然感觉到,这个一直沉睡在黑夜当中的星球似乎就要因为这场全球‘性’的人工地表地震而苏醒过来。

    人工表层地震的数据很快就由登陆基地汇总,并做了初步整理,传送给处于同步轨道上的“规尺”九号科学考察船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因为“规尺”九号上有一个DNA计算机,其运算能力超过人类从二十世纪到二十九世纪近千年间生产的所有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总和。

    与传统的DNA计算机原理不同,这台DNA计算机采用较为特别的处理和控制系统以及I/O系统(即输入输出系统),它有个极具中国民俗特‘色’的外号“龙凤呈祥”。

    它的核心是一套颇为有趣的复杂人工生物系统。由九个一人高的大型试管组成,里面充满了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序列、有机溶液和人工控制酶。这些试管中的物质被称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