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兵仗局的任务

    第七百零二章 兵仗局的任务 (第1/3页)

    原来,崇祯皇帝打开图纸后,只看懂一张完整船型的图纸,其他那些图纸都看不懂。

    他抬起头来,看向宋应星道:“这图纸是否无误?”

    宋应星连忙回答道:“臣听献此图纸的百姓所说,他祖上乃南京龙江船厂的船匠头,因不忍图纸被毁,私自藏了一份下来。在嘉靖年间,因倭寇作乱,才迁到了大名府居住。这次见朝廷立志打造水师,才献了出来。”

    在宋应星说话的时候,图纸已经到了钟进卫手中。他仔细地看了看,发现自己也看不懂,不由得道:“没想这些图纸这么难懂!”

    宋应星一听,笑着解释道:“每个匠人的习惯都不一样,因此这图纸的大部分内容,估计就只有献图之人才明白。”

    钟进卫听了,眉头一皱,吩咐宋应星道:“以后各研究所的所有度量单位,包括这图纸的设计等内容,都要规范起来。也就是说要统一,不能这个工匠的东西就只有他看得懂,明白么?”

    崇祯皇帝听了,知道钟进卫又在普及那标准件类似的概念,就也肯定道:“此事要重点来抓,绝对不能忽视。”

    “是,陛下。”宋应星答应一声。

    钟进卫还有疑问,他向宋应星确认道:“微伯,这六千料的大船真得存在?”

    “传说中是存在的。下官查了《龙江船厂志》与《南船记》,里面就有记载宝船的数据,确实是有六千料的。”宋应星看来是做过功课的,马上就有理有据地回答道。

    如果钟进卫在后世看过《郑和研究通讯》的话,便能清楚知道,后世也根据宋应星说得这两本书,加上从南京龙江船厂原址考古出土之十一米舵杆推算,以日本出土的明代中国船为比例合理估计一下,便能得出六千料的结论。

    这要换算成后世的单位,大约船长为七十米,排水量约为两千吨,载重量约为一千吨。

    而欧洲最大的帆船为“海上君王”号,在一六三七年建成,排水量也才只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