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纯正仙侠

    第五章纯正仙侠 (第2/3页)

生的。

    世上多有脑残,但一个脑残的家族是不可能延续太久的。

    林家也是大族,上下一千五六百口人,有过的贫寒的,也有富贵显达的,但往年都没有断炊,时而也有衣物、口粮发下,给予接济,不至于真的过不下去。

    虽说分出了主脉旁支,但相对来说还是都能一碗水端平。

    这数百年间,主脉旁支各有起落、兴衰,但总体上,全族之力,是有所进步的。

    以他本人所知,就有三位实权郡守,前后出过十几位举人、上百位秀才,甚至据说还有一位族中前辈,生前为官,素有民望,死后得荫,入职城隍府中,得文吏之职。

    这就是能延续百年之上的大族生存之道,其内自成一套体制,能保证这个家族延续、发展、壮大。

    这些想法,仅仅只是一念之间,就在心头转过。

    随即,林正阳踱至书架前,抽出一册,翻看起来。

    是经常翻阅的普通经义,然而书册夹缝里,却有前人批注,用朱笔细细圈点,针对揣摩。

    略微翻了翻,大多都无甚新意,只是偶尔有些观点,令人眼前一亮。

    翻阅一遍之后,闭目回味,大致上,当初批注之人水准已然心中有数。

    “应该是与我此时相差不大,都是自五六岁开始,研习至少十年经义水准,这应该不难取得童生。”

    童生试,主考经义熟悉程度,分为初覆、二覆,以及三覆。

    每场考完,都张贴榜单,圈内都是取中。

    往年初覆时能有两千余人,二覆仅余下二百,到得三覆之后,最终童生功名只取二十名。

    初覆是贴题,自各家经典中摘出几句,须得填上上下几句,凑成整段。

    这一段并无难事,无非熟记硬背而已。

    仅此一关,财力不足之人,就得为了抄录经典,不得不费些心思。

    二覆别出心裁,考校道门起源,须得熟记近两万年间大事,但也不出经典范畴。

    一般来说,学子需得描述历史人物生平大事,生卒年月,以及一生功过得失。

    这一关其实说来是考校的对道门先烈的了解,较有难度。

    不过多次考试之后,再无新意,只需背熟特定史册,言之有物,不难过关。

    三覆,就是论述了,这一关出题不难,只要有一篇文章即可。

    这一关看的,是道韵,辞藻、文气、才气都在其次。

    事先背诵华章,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考场自有玄妙之法,令你下笔无字,只有原创篇章,沾染自家道韵,才能落笔有墨。

    千百年间,这道经科考试,早已为人揣摩透了,只是这三覆当真是难以作假。

    或者说作假成本高昂至不可思议,用在区区童生试,就未免不值得了。

    “道法显圣之世,科考舞弊,不说几无可能,但事后追查,根本无从遮掩,多的是能回溯光阴,重现场景之术,要不是事先族中讲述了其中关窍,我说不定真会默写几篇传世名篇,来个一鸣惊人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