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李路的“新文化运动”(下)

    第300章 李路的“新文化运动”(下) (第2/3页)

坚定的步伐,

    认定方向,

    信赖我的支持

    迅猛地朝前追去……

    对于这首诗,广大大英帝国的民众纷纷表示,陛下说的真对,要怀着希望,这生活才有奔头啊,陛下真不愧是咱们老百姓的贴心人啊.......

    不过英国这边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却遭到了李唐那边绝大部分文人和李唐上层贵族势力的激烈反对和驳斥,甚至李治看了报纸之后,痛骂李路,“在蛮夷之地久矣,若蛮夷耳”言下之意就是你李路是不是不想以夷变夏,说好的化夷为夏呢?

    李路在得知李小九的言论之后,轻蔑的说了句“没有调查哪儿来的发言权?理论再好也要结合实际,稚奴不清楚每周这边情况就乱发言,这不好........”

    这也不能怪李唐那边那些人跳脚,在他们心里,你李路远走他乡,哼哼,虽然在西边登基称帝,但你不过就是蛮夷小国之君罢了,在这些人心里只有他们占据的华夏才是世界的中心,他们作为统治阶级支柱的大唐是正儿八经的天朝上国,而其他国家和民族都是缺少典章文物礼仪制度的野蛮之邦,外国人都是类同禽兽的戎狄蛮夷,更何况你李路本是藩臣,却僭越称帝,是大大的叛贼…….

    自李路在西边强势崛起之后,作为华夏正统王朝统治思想支柱的儒门就收到了不小的冲击,但是儒门师古、崇古、复古的心态让这些人几乎变成了顽固派.......

    面对咄咄逼人的英国,他们这些人还是抱着这种天朝上国的传统文化心态,殊不知他们眼里的蛮夷或者说是叛贼可不是像高句丽突厥那样的落后国家,而是以汉人或者汉化胡人为主体的近代化民族国家;英国也不是游牧文明,而是一只脚已经踏进了的比农业文明更为先进的工业文明。他们这些顽固派之所以顽固就在于坚持对夷夏观念的陈旧理解,没有认识到世界格局的变化。

    对于一小部分人提出的是不是学习李路治国经验的说法,大唐儒家的现任大头目于志宁表示“以章句取仕,正崇重尧舜周公之道,欲人诵经史大义,虽机警智多,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而“师事夷狄,可耻孰甚?”他于志宁红果果的把英国说成了夷狄,直接把李路他们开除了华夏行列。

    还不仅如此,针对李治前不久调整科举制,加大了明法、明算、明字等科录取的进士名额,于志宁上奏李治说道:““立国之道,当以礼仪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过国家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