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节 我去哪呀

    九十二节 我去哪呀 (第1/3页)

    秦禾的马车在官道上一停,几百里外的杨雪笙心里咯噔一下,突然睁开眼睛,正眼打量站他面前打着请示旗号的准州将李盘。这个俊朗消瘦的年轻人大概三十多岁,眉宇透出一股勃发的英气,而这股英气太过逼人,仅从形象上看,接任州将似乎比协助处理书参谋政事更加合适。杨雪笙讨厌他这股英气,有种咄咄逼人的模样,哪怕从恭敬的态度上看,已经够尊敬杨雪笙了。而且杨雪笙可以从年龄上判断,他属于少壮派,之前他默默无闻,而今杨雪笙也难得去查对方的资历、籍贯,更是无心查的,焦头烂额之,议和完成也再无出仕打算,谁去关注太子监国怎么安插人手?

    倒是这请教烦人。

    而请教的这个问题,完全是皇帝的家事。

    他轻声问:“什么请教不请教呀。客气了,当不起请教二字。老夫倒是得要请教李将军一二,拦截皇女归夏,是太子监国的意思,你自己的意思?还是要强加给我,告诉别人是我的意思?”

    他没称呼公主,本身就若有所指,而言辞极为锋利,李盘不由愣了一下。

    这句话太难回答,远出他的意料。

    他斟酌半天,这才慢吞吞地说:“这是百姓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公主终是天家骨肉,正值皇帝老病,故而备州军民力挽,留公主于吾皇膝下,不至于受那风霜之苦,想必也为太子监国全了孝道。”

    杨雪笙哦了一声,笑道:“是这样呀。那全了孝道,又苦了谁呢?夫妻不得相见,儿子无法受父亲教导,隔界河而望,魂牵梦绕。你说如果是你的妻子儿女,你会不会因而心里不满呢?你心里要是不满,你摔摔杯子,夜里破口大骂一二,可如果是番邦可汗,他又会干什么呢?”

    李盘带着一丝戏谑,躬身回道:“大人怕呀?”

    陶坎自旁起身,忍不住喝道:“无礼。”

    杨雪笙摆了摆手,哂笑一下,淡淡地说:“就算怕吧。你要干的事情,你去干,别拉扯人。”

    李盘振振有辞:“这是为君父全骨血。”

    陶坎忍不住道:“那又是谁放公主离京的?没有上命,她出得了长月吗?”

    李盘没有吭声。

    他似乎有什么想说,却没说。

    杨雪笙带着怪罪白了陶坎一眼,回过头,仍是绵里藏针地追问李盘:“是皇帝。是她的父亲,让她这个时候走的吧。为什么要让她这个时候走,而不是留在身边尽孝呢?李将军何以教我?”

    李盘又回答不上来,只好说:“大概有人上了谗言吧。”

    杨雪笙反问:“你说朝廷有奸臣,对吗?里通外国?那好,你上书太子监国,把人给找出来。不找出来太危险,要找。”他又一转头,哎了一声说:“不对。这么说,岂不是再说,万岁老迈,给糊涂了?”

    李盘受不了他这种回答方式,大声说:“先生何不直言?李某诚心请教。”

    杨雪笙呵呵冷笑:“直言?皇帝要么糊涂啦。要么必有用意。什么用意呢?打打合合这种军国手段,将军不知吗?我们既然战场上占了便宜,想不让人讨还回来,那不得去哄人家吗?去哄人家,你去哄吗?你和东夏王说得着吗?要不,你去,自荐枕席,晚上给说说悄悄话,反正你有办法。”

    李盘一下满脸通红,张皇四顾,怒色外露,却又连忙忍住。

    杨雪笙又笑:“即是请教,可能明白老夫在说什么?放回公主,这是国策。我不知道你有几分为君父全恩义的孝心。你自荐枕席,东夏王也看不上你,他不好男色,朝廷和东夏之间,需要有人劝架。”

    他又说:“再说,放回公主,老丈人打女婿,自家的事,道义上亏点,无可指摘。你懂吗?”

    陶坎一直处于沉默,这时插言:“战死北平原的将士没有虚报。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