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节 举债回购

    九十九节 举债回购 (第2/3页)

行传召。

    杨绾到来,确实是抬着来的。

    看到这一点,皇帝很愧疚,于是就在庭上哄呀,什么自己用的膳食,什么养病药物,诸多赏赐,一一赏下去。

    杨绾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他退下去的时候,朝臣议论,说他这个老年相,那是奸利相,或极胖或极瘦,是活该……刮民财三尺,六亲不认。

    但他的病还不像皇帝的病,吃了些膳食,就挣扎起来,轻声说:“这些都是诱因。都不是主要的原因。”

    皇帝也没有给太子交谈的严苛,和声问:“什么是主要原因?”

    杨绾叹道:“皇帝攻占北平原了。”

    这是皇帝为儿子取刺,那是最说不得的,无论谁说及这个,就等于是谴责皇帝违背道义,无罪而伐之……但杨绾可以。一是皇帝需要求教于他,二则,都是这样的病人,又是长期相处的君臣,少了顾忌。

    太子反驳说:“这和打东夏有何关系?”

    杨绾扭过头,温吞吞地说:“太子殿下。我们这些年,一直在超发,一直在铸币,钱到哪去?钱被用来作境外贸易。这些钱,通行天下,哪怕是皇权不到的地方,那么持官币的人不担心,贸易还在走,钱在流通。而境外的贸易,多数是经由东夏牵头,包括向西的贸易……打了东夏,贸易就少了一半。钱就盈余出来,抓在手里的人感觉出来,就会想放掉。包括钱业巨首三分堂。”

    他又说:“微臣在理财上,其实没有太多的本事,这天下高人多了去了,说不定,他们早就预测今天的局面,早就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敛金银,放货币。”

    皇帝指着他,给太子说:“你听听。你听听。这都是治国的道理呀。杨翁也是你的老师,为什么不知道去请教?”

    皇帝又责怪说:“没有你。朝廷哪有兵戈之利,征南逐北?太子终究是晚辈,在他面前,不要自谦。你当朕会以为,真的有人理财之能在你之上?你是不是想给太子推荐几个后辈,若有所指?”

    杨绾说:“这世上,却是有人在我之上。”

    皇帝凛然:“何人?”

    无论他是否起心要用,都重视起来。

    杨绾说:“在那些大商人里头,就有一些,聚敛天下财富,是有自己的路数的,这些人,臣未必比得过。只是除了这些人不提,微臣要特意说起几个人,好让朝廷提防,不是用,是提防着。”

    皇帝“哦”了一声。

    杨绾说:“我听说沈万山不久前出狱,联络几个族人和手下,远走南方……这是一个,朝廷暂可忽略之。”

    太子眉头皱一下,放,说有人在他这里反复说情,他签发特赦的。

    杨绾又说:“三分堂背后的大东家和几个主要掌柜……已经不动了,也是不能为朝廷所用的,这个陛下也知道。”

    皇帝点了点头。

    他含糊不清地说:“钻了空子,要动的时候动不了啦。这天下,就这群人朕动不了。”

    杨绾知道他这种无奈。

    王侯将相封疆大吏……

    皇帝说动就能动,即便棘手点儿,也不会说奈何不了,哪怕一时动不了,将来迟早也能动,但唯有这三分堂,皇帝的确是投鼠忌器,你一妄动,天下货殖它就给崩了,不是你是皇帝你就能挽回。

    而这在历朝历代都没有过。

    不曾有哪个朝代,有富商能顶上免死金牌,往往越是富,也许越死得快。

    这世界颠倒了。

    如果皇帝是不管不顾的昏君,那他敢。

    可他不是,他清楚三分堂在钱业的地位,清楚钱业上呼风唤雨的莫大威力,而他需要整合国内力量对外作战。

    杨绾迟疑了片刻,又说:“三分堂是可怕,但已经与朝廷一体,朝廷也担着它的利益,国泰民安,它就好,国家动荡,它也不好过,之前陛下是需要对外作战,真要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